首页>寻医·问药>名家健坛名家健坛
乘扶梯“左行右立”并不安全
专家呼吁尽快取消,抓紧扶手站稳、不行走跑动才是关键
受访专家:中国电梯协会秘书长 张乐祥 本报记者 高阳
在很多人眼中,乘扶梯“右侧站立、左侧通行”是素质高的表现。很多地方还把电梯中间划出一道黄线,提示乘客靠右站立。然而,这个公众普遍接受的通行规则,却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很多国家地区已取消“左行右立”
11月26日一早,记者在北京地铁2号线、6号线、10号线观察发现,无论是进站口还是出站口,乘坐扶梯时,人们都自觉分成“两派”:靠扶梯右侧的人站立不动,左侧人流穿行而过。地铁内反复播放“请您抓好扶手,不要倚靠电梯,注意脚下安全,文明乘坐电梯”。记者随机询问十几位乘客发现,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扶梯“左行右立”是理所当然。在人流相对较少的大型商场,绝大多数人也是自动站在扶梯右侧,左侧被空了出来,仅偶尔有人穿行。总体来说,电梯左侧的利用率远低于右侧。
长期以来,“左行右立”被认为利于维持秩序,可加快扶梯流量,提高通行效率。不过,它如今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2006年,加拿大多伦多交通委员会因“左行右立”的不安全性,撤除了294个“左行右立”标语;韩国首尔曾大力倡导过乘扶梯“左行右立”,但随后的调查显示,约3/4的电梯事故是因人们在扶梯上走动导致,“左行右立”这一规定随即被取消;近年来,日本也在努力宣传安全正确的自动扶梯搭乘方式,强调“自动扶梯,不要走,不要跑”;在美国乘坐地铁扶梯时会听到提醒:“holdonthehandrail,standinthemiddle!(请抓紧扶手,中间站立)”;在我国,上海市3年前已不再提倡乘扶梯“左行右立”,被视作自动扶梯“左行右立”典范的香港,近年来也不再倡导这一行为。
“左行”非常不安全,“右立”加剧磨损
2011年北京地铁4号线发生事故后,中国电梯协会秘书长张乐祥就曾表示,目前,公众乘坐扶梯最大的误区就是“左行右立”。多数人在乘扶梯时行走、跑动都是无意识的,只顾着减少乘梯时间,没有考虑到安全问题。
张乐祥说,自动扶梯的主要事故风险是跌落,占事故总数的70%以上。他解释道,自动扶梯的梯级高度设计和倾斜角偏大,而宽度比较小。一般建筑的楼梯每级约为18~20厘米,而自动扶梯多数为30厘米,这一高度明显不适合行走;建筑楼梯每隔十多级台阶会有一个安全缓冲平台,但自动扶梯没有,且设计宽度仅容两人站立;在自动扶梯上行走的乘客还可能碰到其他乘客,一旦有人摔倒,容易带来连锁反应。另外,自动扶梯常常会因电压不稳、夹到细小的垃圾或烟蒂等,导致突然减速甚至停顿,如果乘客正在步行,极易失去平衡,发生意外。
从扶梯保养角度来看,长期站在一边,会使驱动链条、导轨、梯级滚轮等造成不平衡磨损。数据显示,实行“左行右立”,扶梯右侧轮子受力是左侧的3倍。客流量较大的扶梯,长期“左行右立”容易造成受力不均匀,更易磨损、老化。很多地铁出口只有一部上行扶梯,无法通过交替使用减少磨损。
此外,“左行右立”对增加电梯容量的作用并不大。乘客在扶梯上步行时要保持较大的距离,也只能节省几秒时间,而如果每级电梯站两人,密度提高,容量更大。
站稳扶好是关键
“一直以来,我们在安全乘梯教育时宣传‘乘客在乘坐时要抓紧扶手’,但走动时怎么抓紧扶手?这很难的。”张乐祥说。
中国快速进入电梯化时代,但国人电梯安全意识远远不够。眼下,取消“左行右立”,将“站稳扶好”作为宣传的重中之重非常迫切。他还建议相关地方政府和建设部门,科学合理设置电梯高度和角度,在扶梯两侧加设防护设施,避免意外;广大乘客除了抓紧扶手站稳外,尽量不要行走、跑动,不要在进出口停留,应快进快出。如果站立的梯级上只有一个人,最好站在中间位置,两个时则分别站立两侧,但脚不要紧贴自动扶梯裙板,避免被夹住。
此外,老人和儿童、携带大件行李、怀抱婴儿等行动不便的乘客建议乘坐垂直电梯上下楼,避免跌落等意外发生。
编辑:赵彦
关键词:乘扶梯 左行右立 不安全 通行规则



贵阳机场冬日为客机除冰 保证飞行安全
保加利亚古城欢庆“中国年”
河北塞罕坝出现日晕景观
尼尼斯托高票连任芬兰总统
第30届非盟首脑会议在埃塞俄比亚开幕
保加利亚举办国际面具节
叙政府代表表示反对由美国等五国提出的和解方案
洪都拉斯首位连任总统宣誓就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