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有人看书吗?文化广场有人活动吗?农村文化产品供给能满足需求吗?近日,四川省眉山市政协聚焦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通过走访调查,听群众声音,找症结所在。
“‘农家书屋’成‘空巢书屋’,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据彭山区锦江乡驻村“第一书记”讲,目前,农家书屋使用率普遍较低,群众极少去书屋看书学习。有的书屋干脆被改成村会议室,有的书屋存在书籍陈旧、更新慢、内容与农民需求脱节等问题,农家书屋基本处于空置状态。除此之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还存在“设施建设买得起马配不起鞍”、“选址设点方便了干部跑累了群众”、“建设风风火火,管理自生自灭”等问题。
如何真正让农村群众学起来、动起来、乐起来?眉山市政协委员们开出了一剂良方———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点线面”结合。在点上,着力抓好大型文化场馆建设和重点文物遗址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在线上,着力沿城镇主干道、重点景区线引导打造特色文化景观带;在面上,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完善乡镇、街道、村和社区的文化设施,规范和提升广场文化。同时,要让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齐头并进,多渠道筹集经费投入,多样供给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多措激励农村公共文化人才。(章亚梅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