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李稻葵:2017年须严防资本外流
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是什么?
李稻葵
最大的风险应当是中国货币存量居全球最高所导致的资金的迅速外流。同时,这种资金外流又会导致汇率的快速下跌、人民币的巨幅贬值。资金外流与汇率下跌形成一个双螺旋式的向下通道,将导致国内金融体系迅速失血,资金周转不灵。
按照绝大部分的统计标准来衡量,中国的货币存量(即现金加存款)在全球都处高位,高达150万亿元。货币存量居高不下会导致一种螺旋式下降的资金外流的均衡。货币存量表现为现金与存款,因此,货币与债券、股票不同,流动性极强,随时可以出走。如果货币持有者预期中国投资前景看淡,就会兑换外币,出境投资,这就会导致人民币贬值。而市场一旦核实了按人民币计价出境投资比境内投资更好的预期,资金外流又会加速。
外汇市场上也存在一种螺旋式下降的、汇率不断下跌预期自我实现的均衡。那就是,如果投资者预期汇率会下跌,就会把本币换成外币。这将直接带来外汇储备的下降;外汇储备的下降作为一个信号,又会反馈给投资者,强化汇率贬值的预期,促使他们加快资金外流,而资金外流又会进一步加快本币贬值。
以往,国际金融理论在分析金融危机的时候,提出了三类金融危机的概念。而事实上,还有一种风险值得警惕。
第一类危机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经常账户长期逆差加上财政赤字导致外汇市场的恐慌,出现汇率的下降,资金的外流。
第二类金融危机是过度借贷,或者是政府,或者是企业,大量借入以外币计价的债务,一旦国际市场对该国经济未来增长前景的预期发生逆转,就会直接导致该国债务不能延展,债务集中到期,外汇储备迅速下降,造成金融危机。
第三类危机发生在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的资产质量下降之时,这类似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的情形,也就是说,当银行或者各种金融机构手中资产的质量被怀疑迅速下降时,就会导致投资者的恐慌,他们会纷纷提现挤兑,抛售金融资产。如果是非国际货币的发行国,就会出现资金的外流;如果是国际货币的发行国,市场上就会出现流动性的迅速短缺。
而第四类风险是在国际金融理论中尚未被完全关注到的潜在的金融风险,那就是在一个国家货币存量较高的情况下,一旦宏观经济有风吹草动,国内外投资者联合唱空,就会导致本国的货币纷纷转为外币,出国投资。
经济政策界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只要汇率是有弹性的,则资金外流会自动得以纠正。但个人认为,目前当务之急应严格管住资本账户。
根据计算,2016年前三季度中国已经发生了6500亿美元的资金外流。这一趋势如果不加以遏制,加上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预期,资金外流将会愈演愈烈。这也是2017年中国经济领域最重要的一场硬仗,我们必须打赢。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本文摘自新浪财经领袖专栏,有删节)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李稻葵 中国货币存量 资本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