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国产圆珠笔头,可贵的创“芯”精神
新年伊始,传来好消息:作为不锈钢行业的领军企业,太钢终于掌握了圆珠笔芯的关键技术,一举扭转核心材料高度依赖日本进口的尴尬局面。
“一支司空见惯的中国笔,书写出的是创新驱动的中国力量。”小小笔尖迸发出的创“芯”精神成为振奋人心的正能量。9日,消息一公开,上市公司太钢不锈立刻成为市场赢家。
小小笔芯之所以引起关注,缘于李克强总理的“圆珠笔芯之问”——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圆珠笔生产国,我国每年的圆珠笔产量高达380亿支,笔芯的核心材料却完全依赖日本进口,每年为此要付出外汇1500万美元。从不登大雅之堂的马桶盖到微不足道的笔芯,国人渐渐看到了中日之间的技术差距,也体认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之艰难、创新之迫切。
唯有创新,才能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无疑是激活社会活力,实现产业升级的最大原动力。誓将笔底起风云,正因为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市场创新意识,太钢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历史机遇面前,坚持从小处做大文章,充分发挥工艺技术、装备和人才的优势,勠力攻坚,终于生产出直径2.3毫米的不锈钢钢丝,骄傲地写上了“中国制造”的标志。一勺水亦有曲处,一片石亦有深处。太钢人正是以中国人见微知著的智慧,完成了以小见大的革新和创造。
创新发展呼唤“工匠精神”。“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古代科技名著《考工记》开宗明义就强调了 “百工之事”的重要地位。2016年,纪录片《大国工匠》更是让人领略了什么叫巧夺天工, “工匠精神”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年度热词。太钢上下攻克难关的不懈努力,让人看到了可贵的工匠精神。为了给数百亿支圆珠笔安上“中国笔头”,国家早在2011年就开启了这一重点项目的攻关。太钢人经过5轮近百次的试验,先后在材料的易切削性、性能稳定性、耐锈蚀性等7大类难题上取得突破,掌握了贵重金属合金均匀化、夹杂物无害化处理等多项关键技术。在这成功的背后,我们不应当忘记许许多多技艺精湛的现代鲁班、游刃有余的现代庖丁……
有人说,“工匠精神”是当今中国社会最稀缺和最呼唤的东西。从太钢的创“芯”之举来看,我们不必妄自菲薄,中国的制造技术、智造技术正在突飞猛进,正在转型升级,只要企业创新不止,上下精益求精,不厌其小、不厌其烦、不厌其精、不辞劳苦,大国工匠必有所成。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圆珠笔 精神 太钢 创新 技术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