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参考 参考
110“瘦身”减负是应时之需
“有危难打110”,这已成为群众的共识。然而,有人因为猫爬上了树打110求助,有人因为被困在厕所里也向110求助,有人甚至为了“找女警聊天”半年内打70多次110进行骚扰。1月10日是“110宣传日”,长沙市公安局通报,2016年,长沙市公安局警令部110指挥中心共接到来电130余万个,但其中有三分之二均属于无效报警。警方提醒,110报警电话是方便群众应急服务的特种电话,若市民没有紧急情况发生时,请不要随意拨打110。 (1月11日《长沙晚报》)
“110不受理非警务业务”,这原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民众但凡遇到棘手的麻烦,还是会下意识地报警求助。可以说,这是一种惯性使然,更已形成了某种路径依赖。在此背景下,我们再次重申110警务平台的专业属性,明确对非业务相关的报警说“不”,这一改革动向无疑很是契合当下的实际。当然,110受理范围的收窄,绝不意味着甩锅推责,而是着眼于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提升警务效率。
其实,从职能分工和业务归属来看,“有困难找警察”之说,时至今日已越发显得不够恰当。因为,此举显然是扩大了公安机关法定的职权范围和工作内容,由此导致大量非警务工作给基层民警造成巨大压力并造成警力资源的浪费……而随着全国多地宣布“110不再受理非警务业务”,无异于标志着,警方活动将进一步回归专业主义,并以更具专注度的履职行为,来实现对社会生活的精准介入与有效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以减负分流促成“本业”升级的过程。
警方更加专注于警务业务,一方面是自身优化职能表现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全社会机能结构完善之后的大势所趋。在过去,官方所能提供的公共服务极为有限,而公安机关作为为数不多的公共服务输出端口,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了相当一部分“一般性服务功能”。但直至今日,随着整个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全化、细分化,各式各样的公共服务组织已经高度成熟。既如此,警方自然有理由、有底气,重新回归专业范畴。
110不再受理非警务业务后,专门的“非紧急救助服务系统”将扮演替代者的角色,并着眼于为民众解决生活、生产中所遇到的困难。这事实上表明,对于一个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来说,公共部门的职能再区分、职责再分配,并不会引发任何的混乱,而是应时之需,只会有助于各个部门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服务效能。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减负 应时 警务 瘦身 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