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收藏·鉴宝>资讯资讯
地砖中的奢侈品:故宫金砖亮相西安
皇宫的地砖和普通砖有什么差别?答案是人家名字叫“金砖”,以不计成本生产出名,绝对堪称地板砖里的奢侈品。1月19日下午,在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明代皇家金器与故宫‘金砖’”展上,100余件明代皇家金器和28块明清时期的故宫“金砖”让市民大开眼界。
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里
28块“金砖”展示皇家气派
在《中国古代建筑辞典》中,对“金砖”的解释是“最精致的一种地面砖。金砖尺寸多为一尺七至二尺见方,在铺设前要刨磨加工,铺设之后还要烫蜡见光”。故宫中轴线上的太和殿等重要宫殿的地面就是用“金砖”铺设,其中太和殿的地板就用了4700余块二尺见方的“金砖”铺设而成。
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陈列部主任杨璐介绍,这次展示了28块明清时期的故宫“金砖”。历朝历代“金砖”均为“钦定”,必须有皇帝的御旨方能烧造。自明永乐至清光绪年间,苏州陆墓御窑“金砖”的生产均由工部下达烧制任务,地方官督造,由具体负责营造的佐官(照磨、知事)监造。金砖的烧制据《造砖图说》所述工序繁复且相当耗时,至少需要经历选土、练泥、制坯、装窑、焙烧、窨水、出窑等工序。而烧制这些“金砖”的土则全部来自于阳澄湖底的湿泥,史料记载湖底的泥“干黄作金银色”,“粘而不散,粉而不沙”,非常适于做砖瓦。
砖上留有铭文
便于政府追责到人
展览中记者看到,为保证“金砖”质量并且责任到人,每块砖都有边款,通常位于侧面,会有三至四枚边款印章,内容包含帝王年号、尺寸大小、监造督造官员职位和窑户姓名等。杨璐说明清两代的“金砖”在边款中的名称有所不同。明代烧造的“金砖”称“方砖”,万历多加“细料”二字称“细料方砖”。清朝从顺治以后则改称“金砖”,到康熙时称“细料金砖”。“金砖”边款铭文则用于追究官员与御窑责任,其格式规范、严谨,体现了“金砖”作为“皇家特供”的威仪。古“金砖”的边款铭文为后人尤其是文史研究者了解和探索明清王朝的政治、经济和工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杨璐说:“烧造完成只是第一步,为了保证重要宫殿、陵、祭祀庙坛等工程的顺利进行,烧制完成质量优良的‘金砖’以及配备的副砖还需通过水路运至京城,一般情况下,‘金砖’是通过漕运的粮船运输,运载线路先由京杭大运河到河北通县,然后再转运至京师,运输中如有折损和延迟都有相应的处罚。”
换下来的旧砖
可改造成浇筑铜钱的钱范
史料记载“金砖”的烧造、运输、使用到养护都可谓“不计工本”,“金砖”运达通州砖厂后必须入棚存贮,并且“只可逐块单立排放”。随后再由工匠按照实际情况对“金砖”进行裁切、铺设,最后还需以桐油进行封护。杨璐介绍,对于替换下来的旧砖政府也严格控制,通常旧“金砖”日后可以改作成小的方砖、条砖在其他工程中使用,也可改造成浇筑铜钱时使用的钱范。这一块块貌不惊人的最高等级地砖低调而不失霸气地彰显着皇权的威严。
本次展览还集中展示了100余件交织着多重工艺的明代万历辛丑年(1601年)银作局所制精美金器,包括相当数量的发饰、耳饰、花瓶、执壶、花篮、如意等底面还镌刻有铭文,对于研究当时的金器制作工艺、审美旨趣以及传统文化有着相当的参考价值。一同展出的还有一块高7米宽6米多的乾隆年间制作的云锦。明清时期,云锦为皇室御用服饰的布料,使用金、银线以及蚕丝、鸟兽羽毛等珍贵材料,织造出各种繁复华丽带有各种吉祥寓意的花纹,从一个侧面显示当时丝织业的最高水平。
据悉,本次展览中的珍贵展品将长期在曲江艺术博物馆展出。
编辑:陈佳
关键词:地砖中的奢侈品 故宫金砖 亮相西安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