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三位一体的仲裁机制在立足全国和服务国家战略方面有没有潜力可挖?我认为有!如利用自贸区仲裁机制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方面可以发挥应有的辐射效应;再比如自贸区仲裁规则在仲裁大量国际案例中积累经验、积聚国际仲裁专家,使上海自贸区仲裁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仲裁院。”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市领导与市政协港澳地区委员座谈会上,谢涌海委员的“在国际仲裁规则制定中发出‘中国声音’”的发言赢得了副市长陈寅和市政协副主席张恩迪、徐逸波等以及在座政协委员们的鼓掌喝彩。
“截至目前,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中的56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议,这些协议中大部分并未有明确仲裁地,有些只是规定除华盛顿和欧洲以外的一个仲裁中心。”谢委员建议,上海自贸区仲裁院可向商务部请求,将双边投资保护协议的仲裁地尽量定为上海自贸区国际仲裁院。“在强化自贸区法治化和便利化的同时,还应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强国际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争在国际仲裁规则制定中发出‘中国声音’。”谢涌海的话再次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记者 王燕 顾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