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空巢青年不能少了“心”关怀
除了备受关注的“空巢老人”之外,“空巢青年”一词近年也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与“空巢老人”的被动独居不同,“空巢青年”大多指是主动选择独居并且单身的年轻人——他们远离家乡,在大城市中打拼,还大都有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有专家指出,“空巢青年”的产生其实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关。(1月21日新华网)
按照网友总结,一个典型的“空巢青年”可能是这样的:二三十岁,在一线城市有份体面工作,住在月租三四千的一居室或群租房隔间,唯一熟悉的室友是自己养的猫狗,厨房有全套餐具但饮食主要靠便利店和外卖,长时间在手机和电脑之间无缝切换,作息失调,不出门不洗头,眼睛常年布满血丝……
毋庸置疑,无论是老年人,还是青年人,都不能与这个社会脱节。“空巢青年”的出现,与自己的性格有一定关系,如喜静不喜动;同时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待遇水平都要比乡镇好,为了生活得更好,甘于“孤独”;再者,工作压力大,无休止的加班,难得有机会休息,就喜欢窝在家里。
尽管,“空巢”与否,都是自己的选择,别人无权关涉;但是,也应该知道长时间的“空巢”对自己有利无弊,如,封闭自己的生活圈,减少与社会交流,长此以往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如心理问题、婚恋问题。更何况,没事儿就“宅”在家里,并非就是“休养生息”的最佳方式;手机与网络,虽能够让人排解寂寞,但也远没有室外的生活多姿多彩。
虽然,“空巢青年”并不是直接贴在城市中奋斗青年身上的“标签”,但是也应该警惕“空巢青年”人群的扩大。这就需要“心”的关怀跟上。一是用人单位的“关心”。如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尤其是节日期间,不仅可以让他们走出“宅屋”,更能让这些年轻人互相联络情感,这也是用人单位凝聚人心、促进发展的有益之举。
二是社会也多些“爱心”。这部分年轻人出门在外打拼不易,但却为城市的发展做着自己的贡献。而社区不妨结合实际,多组织一些社区活动,不论是文艺汇演、还是关爱活动,动员他们参与进来。如此,不仅能够增强这些年轻人的归属感,也能够推动社区新文化的构建,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是年轻人自己也应多些“开心”。实际上,“空巢青年”不“空心”,很大程度上依赖自己。对人生的期望值放低些,就会发现,人生并没有这么大的压力;放下手机,与网络世界短暂隔离,并非不可能,也会发现,现实的生活也很精彩;走出屋子,放下包袱,亲近自然,更会发现,其实工作与生活并非是那样的累……
因此,对于“空巢青年”现象,只要有“心”,这些年轻人的成长与开心并不是难事。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空巢 空巢青年 关怀 年轻人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