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锐·评论锐·评论
被唤醒的“耳朵经济”
网络电台:
被唤醒的“耳朵经济”
捧着收音机听广播,对于笔者而言,感觉已经是非常久远的事了。除了开车的时候,偶然听听车载音乐电台,就再无交集。然而,最近笔者的爱人和儿子争相拿着手机通过网络电台听红楼梦、听故事,甚至还花钱买了财经作家吴晓波的音频节目。虽然对网络电台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有所耳闻,但是对其这么快就渗透到自己的家里,多少还是有点惊讶。传统的电台一旦遇到互联网,就有了再次唤醒人们耳朵的“魔力”。
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时间已经极度碎片化,完整地观看一部电影或者一集电视剧都成了一种奢侈。相对于人们在乘坐公交地铁、运动健身、做家务时,用耳朵来获取信息更方便。更为关键的是,与传统电台相比,网络电台的播放没有太多限制,不仅可以通过手机、汽车或智能产品随时随地播放,而且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随意点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碎片化的收听需求。从这个角度看,网络电台也算是应运而生。
不过,一个市场的形成总免不了一番争斗,网络电台也不例外,从最初的雨后春笋,到如今局面基本稳定,其中的酸甜苦辣可以想象。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喜马拉雅FM、蜻蜓FM和荔枝FM目前排在主流网络电台用户渗透率前三位。虽然不必赘述这3家网络电台如何厮杀出重围,但显而易见的是,品牌价值和平台价值已经凸显。以荔枝FM为例,据称其已拥有超过1亿的注册用户、600万日活跃用户、200万播客,以及5000万期原创音频节目。不断扩大的规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在经过多轮融资之后,其估值也水涨船高。
但有人认为,网络的电台现在是纸面繁荣,如何更好地实现盈利仍是难点,毕竟免费收听电台早已成为习惯。在日益商业化的今天,打破消费习惯不仅意味着风险,而且意味着要增加更多的成本。笔者以为,虽然网络电台兴起较晚,却也具备了一定的后发优势,一方面一些成熟经验做法可以借鉴,另一方面内容收费、会员付费、粉丝经济等概念已经逐渐被消费者所接纳,网络电台使用起来就少走很多弯路。比如,经过多年的磨合,消费者已经接受了精品内容需要付费的观念,所以网络电台在推广付费收听时,并未遇到过多的阻力,甚至有的付费音频节目还受到了追捧。在喜马拉雅FM上,马东打造的《好好说话》付费音频节目,一年的费用为198元,已经累计2869.2万次播放,据说其第一天上线,销售额就超过了500万元。
在打造优质内容的基础上,各大网络电台也不断延伸和尝试。笔者发现,几大网络电台不仅有了商城,听众可以在收听节目的同时,购买自己感兴趣的商品,而且还设置了语音直播,听众可以与自己喜欢的语音主播互动。正如视频直播一样,粉丝打赏和虚拟礼物也为网络电台和语音主播带来可观的收入,某网络电台在3个月内增加了1000万元的虚拟收入,有的语音主播最高分成收入1个月可达10多万元。
更吸引人的是网络电台为普通人的声音变现提供了平台。如果你的声音有特点,说的内容有质量,就可以成为播客。从几大网络电台的发展来看,大量的普通播客成为支撑力量,荔枝FM喊出了“人人都是播客”的口号,让很多普通人圆了做电台主播的梦想。笔者有个亲戚,大学期间就与两个小伙伴模仿“锵锵三人行”录制音频节目,虽然一些内容听起来有些稚嫩,但年轻人的嬉笑怒骂还是吸引了不少同龄人的关注。大学毕业后,亲戚的这个兴趣通过网络电台竟成为自己创业的起点。
在第一次登录蜻蜓FM时,会有一个小调查,让听众选择喜欢听的内容。笔者认为,这是很用心的体现。当你掌握上亿用户行为数据之后,你面对的就是一片蓝海,更多的营利点将被找到。最近,挪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关闭FM调频广播的国家,其国家广播电台将转为数字音频广播,虽然这仅是个例,但也说明传统电台转型的脚步不会停止。也许,网络电台现在还没有走进你的生活,但笔者认为,它很快也会唤醒你的耳朵。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电台 网络 fm 喜马拉雅FM 蜻蜓FM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