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春节过后留住传统文化记忆
打开“上海黄浦”公众号推出的“豫园灯会”VR全景照片,流光溢彩的花灯立即映入眼帘,通过上下点击移动手机页面,还能360度浏览灯会的近景和全景。随着元宵节的到来,多家媒体开设“线上观灯”专题页面,让网友足不出户便可以欣赏到多姿多彩的元宵花灯。(2月11日《光明日报》)
眼瞅着元宵节已接近尾声,按照过去不成文的规矩,过了十六,就算过完年了。随着节日激情褪去,一些传统文化元素也逐渐消失,尤其是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传统节日所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及所展示的文化内涵,包括其文化和社会功能,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节日的商业化和同质化倾向严重,一些陈规陋习依然存在,与传统文化的内涵渐行渐远,有的逐渐失去原有的色彩和文化特质。比如我国南方民间流传一种“偷青”习俗,即元宵节夜里结伴到地里采摘别人家的蔬菜,以此祈盼新年好彩头。
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一年算下来,几乎每个月里都有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除了这些传统节日外,还有一些不同地区不同民俗的传统节日,涉及到生产、生活、文化、礼仪诸多方面。这些传统节日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以来,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蕴,成为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寄托,滋润和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
仔细梳理不难发现,在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和感人的故事,不仅充实了节日内容,让传统节日变得生动活泼、活灵活现,而且还赋予了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浸透着民族传统文化的基因。比如说元宵节,按照传统习俗要出门赏月、燃灯放焰、猜谜语、吃元宵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有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文化表演。
任何一个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从这个意义上说,在节日过后,重拾传统文化精华,大力倡导绿色文明“新年俗”,留住传统文化的记忆,不仅是传统节日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更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文明进步的迫切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让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绵延不息、根深叶茂。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