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廉政建设触变观念才是见真效
同样不能忽视的是党风廉政建设对官民观念的改变与矫正,这种矫正是对社会风气的矫正,是对人们三观的矫正,只有廉政建设触变了观念,才见了真效,赢了民心
近日,《湖北日报》一条母亲向纪委举报儿子的消息被各大新闻网站广泛转载,同时也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春节期间,一位老婆婆来到湖北蕲春县纪委反映情况,她儿子是县交通局的一名干部。听说儿子准备宴请朋友,可能使用公款招待,于是,老婆婆主动劝阻儿子,但感觉儿子并没有听进去,她一大早来到县纪委反映,请求县纪委给儿子敲警钟,防止儿子违纪。
看到这条消息很多网友都称赞老人家深明大义,在关键时刻拉了自己的儿子一把。这话当然说得没错,但细想起来,这里还有更深层次的道理可讲。
腐败对国家社会最大的伤害不在于一些领导干部的倒掉,而在于对政治生态和民心的破坏。当腐败从个别人的行为失范变成一个地方整体官场的流行病,人的思维就会被搅乱,人对是非的判断也会被颠覆。
用公款宴请亲朋好友,这种事可能很多手中有点实权的官员都干过,因为干得人多了,也就不觉得是毛病了,甚至有人还会觉得这是一个人有能力的体现。都当了官了,这点事都办不了,混得也太差了吧!当越来越多的人有这种想法,并且从私下的腹议变成公开的论调,那些坚持原则、清廉自守的人也会禁不住犯糊涂,到底是谁错了?这就是腐败对人们观念和思维带来的巨大负面冲击。
所以,反腐也好,党风廉政建设也罢,最根本的不在于打了多少老虎苍蝇,也不在于出台了多少规定,而在于观念与思维的矫正,把歪风压下去,把正风树起来,让每一个清廉的人都敢于堂堂正正地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而不会被人讥笑为迂腐、不合时宜。
新闻中这位老婆婆是一位老党员,受党教育多年,她清楚是非对错,但“清楚”不代表她就有勇气站出来公开反对不正之风。她敢于站出来阻止自己的儿子,正是当前一丝不苟、扎扎实实的党风廉政建设给了她勇气,让她知道自己坚持的信念、坚守的底线没有错。
党的十八大以来,持之以恒地推进反腐,让整个社会心态也经历了一次深刻的变化,从震惊到望观,从观望到认同。把颠覆的观念矫正过来需要时间,从老婆婆举报自己儿子的新闻,让我们看到了人们观念的转变。
无独有偶,日前,新华社记者对山西的基层干部做了一次深入调查。前几年,山西被媒体称为“塌方式腐败”地区,倒下一个带出一片,搞得一些地区连领导班子都配不齐,有的干部今天刚被提拔,明天就被纪委带走了,可见问题的严重性。不安的情绪向下传导,基层的工作自然也很难有起色。几年过去了,新华社记者发现这种情况大有改观,人们的思想意识正了,不再徘徊观望,不再消极等待,工作作风、工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这条新闻中基层干部的一句话被各大网站拉出来做了标题——“山西县干部:过去工资三千左右,现在增加到6600,完全可以了”。标题凸现了读者的兴奋点。这倒不是说读者一定要窥人隐私,而是说公务员的工资对公众来讲曾经是谜一样的存在。
3000元的工资不多,但很多基层干部们不敢说,官员个人财产申报千呼万唤就是不出来,原因不过是因为隐性收入不可告人。你越不敢说,公众就越会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去猜,要不就看你穿什么衣服、戴什么表、抽什么烟、喝什么酒,这一度带红了网上鉴表业。
6600元的工资不少,尤其是对并不发达的西部地区,但基层干部们敢说出来了,因为这6000多清清爽爽、干干净净,没了心理压力,有什么不可以说的呢?
公务员曾经是热门职业,一些人想尽办法、削尖了脑袋也要往里钻,看重的是这6000多元的工资吗?当然不是,是权力,是隐性的收入。而当权力受到法律的约束,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的时候,当隐性收入已成为过去时的时候,公务员的吸引力还有那么大吗?
一谈到反腐的成效,很多人都喜欢用数字说话,打了多少老虎,拍了多少苍蝇,处分了多少干部,这些固然很重要,但同样不能忽视的是党风廉政建设对官民观念的改变与矫正,这种矫正是对社会风气的矫正,是对人们三观的矫正,只有廉政建设触变了观念,才见了真效,赢了民心。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观念 矫正 廉政


河北南宫发现明成化年间七彩圣旨
探访韩国“世越”号沉船
韩国前总统李明博首次出庭受审否认检方指控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根除腐败
伊拉克和中国油企签署油田开发合同
意大利总统任命朱塞佩·孔特为新政府总理
空军“红剑-2018”演习致力提升体系制胜能力
马德里上演斗牛表演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