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解读 解读
粮价走低,种粮大户缘何“逆势”扩张
新华社长春2月21日电(记者邹声文、郭翔)2月下旬,东北冰雪开始融化,即将进入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的第一个春耕期。去年秋季以来,玉米价格一路走低,但在处于中国“黄金玉米带”的吉林省中部地区,一些种粮大户正准备“逆势”扩大玉米种植面积,对走农业规模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
2016年秋,国家实行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坚持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总量过剩的玉米价格回归市场,从2014年每斤1.12元、2015年的1元,跌至目前的0.6元左右。玉米价格回落,带动玉米主产区土地流转价格大幅下降,一定程度“点燃”了种粮大户的扩张激情。
据梨树县种粮大户卢伟介绍,他所在的梨树镇近年土地流转价格一般为每公顷八九千元,高的甚至突破万元。“玉米价格下来后,包地价格也跟着下来了。现在,一般开价每公顷三四千元。”卢伟说。
梨树县白山乡种粮大户董雅丽去年玉米种植面积为380公顷,其中代农户耕作320公顷,从其他农户手中流入60公顷。今年她已拿定主意,要扩大包地规模。她说:“我们白山乡土地条件差一些,但近年土地流转价格也有每公顷六七千元。今年价格下降到3000元,等于打了对折。我认为已到大户包地的好时机,所以打算多包点儿土地来种玉米。”
今年吉林省玉米产区还出现了一个新词“裸包”,是指除土地流转费外,所有政府补贴也归流出土地的农户。董雅丽说:“现在普通农户更倾向‘裸包’,因为政府补贴和地租是一笔稳定收入。”
公主岭市石丰村的冯俊更是一位“超级”种粮大户。2016年,他在本村流入土地700公顷,又在邻省承包2000公顷土地,全部用来种玉米,除去成本后,全年净赚1300多万元。
这位“超级”种粮大户告诉记者,自己的秘诀就是通过规模经营,实现成本投入、科学管理和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叠加”。
投入上,大规模采购种子、化肥,可获得农资团购价格;实现超大面积连片作业,可降低大型农机使用成本;测土配方可以大大减少化肥使用量……合计下来每公顷成本比“小户”节省3000元以上。
产量上,由于实行科学种田,平均每公顷产出干粮2.3万斤,比“小户”产量高出10%至20%,增产的粮食可卖1000多元。
质量上,因田间管理精细,又实行籽粒收割、及时烘干,所产玉米质量好,多为一二等优质玉米,每公顷又能多卖出2000元……
冯俊说,有规模就会有效益。2016年,自己平均每公顷粮食销售可得1.7万元,减去租地成本9000元、种地成本4000元,国家补贴都给农户,每公顷利润也还有4000元。
今年,冯俊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公顷。目前,他已在本村意向性谈妥3000公顷土地,在邻省谈妥5000公顷土地。
为使土地成片,尽管今年土地流转费普遍下降,冯俊仍然给本村农户开出了每公顷8000元的流转价格,国家补贴也都给农户。
“即使玉米价格再低一些,搞规模经营也有赚头。”冯俊估计,如果今年能够实现1万公顷种植规模,自己的玉米总产量将达2亿3千万斤,利润将在30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
面对普通农户土地流出意愿增强、种粮大户希望做大规模的新情况,吉林玉米主产区的许多涉农干部建议,应当抓住这一时机,在确保普通农户权益前提下,积极引导土地集中经营,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玉米 土地 大户 种粮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