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用巡查压力增强环保动力

2017年03月01日 11:51 | 来源:法制日报
分享到: 

环保之于当前中国的重大现实意义,从紧迫性、必要性上,很多人张口就能说出一大串。可是一旦涉及现实,尤其是涉及自身利益,做的和说的很可能就不一样了。有的的确是客观原因,比如新产业生长缓慢,一时还难以承担起淘汰污染产业之后的经济增长重任;有的则纯粹是利益因素,许多排污企业是当地的纳税大户,切实淘汰它们,会影响当地的财政收入。

timg (4)

如此这般的许许多多因素,对当前环保工作构成真实阻力。在这样的现实中,环保工作采取什么样的工作方式,将对环保成效产生直接影响。2月27日,环保部宣传教育司在其官方微博通报了空气质量专项督查情况,在走访的363个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和企业中,发现问题140个。其中有的地方将早已停产的企业列入停限产企业名单;有的将“僵尸企业”列入应急停限产企业名单;有的将重点供暖单位纳入应急减排名单,导致工作难以落实;还有的地方,则根本没有将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业纳入应急预案之中……

对于这些被查出问题的地方,你不能说它们没有做环保工作。在它们的工作报告中,环保工作想必还取得了显著进展呢!但它们的环保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环保,它们的环保究竟能有什么效果,还需要多说?

对于巡查中所发现问题的形成原因,陈吉宁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压力传导不够”。这句话可谓点到了实质。有多大压力就有多大动力,工作方式不同,产生的压力也不同。鉴于现实,“不打招呼”显然要比打招呼的压力大,取得的效果也要好很多。但问题在于,如何保障“不打招呼”的压力切实传导下去?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环保 压力 巡查 动力 企业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