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原创 本网原创
贺颖春建议: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留住民族传统文化根脉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 王聪)“大力加强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推进基础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事业进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贺颖春委员呼吁,应高度重视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工作,切实把民族传统文化的根脉留住。
贺颖春委员来自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是国务院确定的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肃南县也是全国唯一、甘肃独有的裕固族自治县。作为裕固族中唯一的全国政协委员,每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贺颖春都要 “盛装出席”,艳丽的民族服装每年都成为媒体记者追逐拍摄得焦点。
贺颖春委员是一名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以及工作生活实践中,她深感大力发展“民汉双语”教育教学工作的必要性。以肃南县为例,全县22所各级各类学校中已有13所普及推行了裕汉、藏汉、蒙汉等“双语”教学,占学校总数的62%,1500多名在校少数民族学生自觉接受本民族基本语言教育,约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75%,形成了学前、小学、初中梯次渐进的“双语”教学体系,有效激发了学习兴趣,营造了母语氛围,传承了民族文化,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少数民族学生和家长要求学习本民族语言的热情持续高涨,全社会对“双语”教学的认同程度正在逐步提高。
“以我县为例,因为经济欠发达、基础欠薄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民族教育事业欠发展地区,特殊的民族语言传承方式、单一的教育教学模式、紧缺的师资力量队伍、造成其发展规划还不完善,教育体系还不健全,教学资源还不充足, ‘双语’教学质量和水平还处在低水平、低层次和兴趣化、幼小化发展阶段。”贺颖春委员认为,这与国家推进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科学稳步推行“双语”教学工作,实现“民汉双语”兼通基本目标还有很大差距,与民本需求、社会愿望还不相符。
贺颖春建议,应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科学推进“双语”教学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支持和保障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应落实双语教师“增量补充、存量培训、定向培养、滚动推进”措施,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特殊人才培养。应加大民族教育基础课改项目资金倾斜力度,充分挖掘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因子,不断推进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应改善现有“双语”教师兼职队伍结构,不断提高民族地区“双语”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贺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