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集·言论集·言论
“故宫守门人”单霁翔:用“笨方法”守护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是世界上观众来访数量最多的博物馆。自‘限流’措施实施以来,2016年观众超过1600万人次,其中海外观众300余万人,创历史新高。”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用略带沙哑的声音说。
如何守护好管理好这份文化遗产,单霁翔用的是“笨方法”。
从神武门向西沿故宫巡查一圈,这是单霁翔自2012年初上任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每日功课”。为了踏遍故宫9000多间房子的每个角落,他甚至准备了20多双便于行走的布鞋。
正是这种“笨办法”,让单霁翔对故宫的“家底”心中有数,对安全隐患了然于胸。
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被公认为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平台和窗口,是必须被“重点保护”的对象。
在单霁翔眼里,文化遗产不应只是少数专业工作者呵护的对象,不应“锁在深闺人未识”,而应当融入文化和社会,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进一步诠释和丰富它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注重面向公众开展教育活动,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各类活动。据统计,每年在故宫里开展有组织的公众教育活动多达25000场,直接参与观众20万人次;已举办101期“故宫讲坛”,内容涉及古代建筑、文物研究与鉴赏、明清历史、文物科技保护等诸多领域,拥有大批“骨灰级铁粉”。
自称为“故宫守门人”的单霁翔,十分清楚互联网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力量。他今年带来的16份提案中,有一份就是关于促进博物馆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的提案。
“博物馆应准确把握青年人的兴趣和关注点,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以富有内涵且饶有趣味的形式推广传播,就可以把‘阳春白雪’的内容变得‘喜闻乐见’。”单霁翔说。
编辑:邢贺扬
关键词:单霁翔 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