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2017全国两会专题报道>本网原创 本网原创

乌恩:把培养供给侧改革的意识当成精准扶贫的抓手

2017年03月10日 20:56 | 作者:常歌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常歌在小康的路上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习近平总书记在历年的两会讨论时多次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问题。温暖了在场的代表委员,也传递到了亿万不在场的各族人民心中。

timg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总体而言,边疆民族地区依然是扶贫、脱贫的重点、难点。自然条件、生产生活条件的差距,接受文化教育、享受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加大了扶持的难度。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贫困群众得到实惠,让民族地区获得发展,来自民族地区的委员有什么建议?

记者采访了住蒙全国政协委员乌恩。

“解决贫困问题的所有因素可以概括为两个大方面。”乌恩认为,一方面是外在因素,即社会、政府、第三方部门等;另一方面是内在因素,包括心理因素以及健康因素。

内蒙古101个旗县中,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超过30%的21个旗被列入国贫县和区贫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贫困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贫困既是区域性贫困,也是民族贫困、家庭贫困。其根源在于——人多地少,灾害连年;家庭承包制下传统农牧业的承载力无法提升;没有农牧业扩大再生产的可能性;收入结构单一,生产上无特色;生产成本普遍增加;生活成本增加,特别是疾病和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引发的学生上学成本增加,是贫困者难以脱贫的原因。

“当前中央政府扶持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以提升扶贫开发的效率,那怎么解决地方配套资金?”乌恩指出,越是贫困的地区,越拿不出钱来提供配套资金,配套资金跟不上,扶贫项目就落实不下去。“能不能看项目的具体情况,把配套资金减免了?对于国贫旗县,本身财力就是负数,配套很可能配不起,好事办不下去。”

乌恩认为,给予一定的特殊政策并制定更加灵活的扶贫策略,是积极之为。

“我们现在讲精准扶贫,概念还不够细,应该再加上——培养建立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意识,实现结构上精准。”乌恩提起前些年大力提倡的“一村一品”建设。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使一个村建成一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一定要让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意识到我们要进入大的市场循环体系中去,自觉融入供给侧结构改革。否则,总是做局外人的话,要根本改变贫困问题是困难的。”

乌恩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已经有从牧区来的小伙子主动用微商等电商平台来卖农畜产品。“这个很难得。不再坐在家里等羊肉贩子——这是传统模式。传统商业模式没能让城市的羊肉价格降下来,牧区的羊肉收购价却增加30-50%,养再多羊也没用,增收成了问题。不融入,没发展。”

“要解决政府缺位的问题。现在大方向大政策制定都很到位。但是边疆民族地区信息不畅、物流不通,在市场经济中也被边缘化了。长此以往,老百姓没有主观融入的意识了,这才是贫困的根。”乌恩最后说,“我们一直在说输血、造血,最关键的还是要让他们有转型的意识。否则,今天你让他养猪他养猪,明天你让他养兔他养兔,不考虑更多的因素,脱贫之后再返贫也是迟早的事。”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乌恩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