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策论 策论
把创新“激情”变成实干“速度”
近年来,创新一词不仅成为全国“两会”的“最强音”,也是历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热门词”。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一词曾“创纪录”地出现64次,达到前两年之和。而今年全国“两会”,“创新”再次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高频词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情有独钟”地出现近40次。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适应和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第五次聚焦“创新”出声发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神州大地落地生根,引领中国经济不断向前;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居于首要位置。
“只有真正重视技术创新,加大投入,企业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结出硕果”、“不靠改革创新没有出路”、“如果没有技术创新,我国航空工业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好成绩”、“只有大家都有创新创业的热情,这个国家才会成为一个创新的国家”……“创新”热的背后,既是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决心信心,也是我们国家努力多年仍未成创新大国的尴尬现状。
创新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国家强,创新持续则国家强盛持续。中国经济走到今天,不创新,传统产业就无法升级;不创新,新兴产业就无法发展。只有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各行业各领域覆盖融合,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才能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活力;只有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不断发展、完善、创新,才能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和“中国创造”的影响力,为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一个杯子里原本有些浑水,就算你加满清水,这杯水都略显浑浊;但若这个杯子原本是空的,则倒入多少清水,它都清澈如初。“空杯理论”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创新不行,创新慢了也不行。不创新就不会有发展,创新慢了不仅落后于人,还会受制于人。这是中国历史的反复证明,更是加快发展的生动写照。
两会已经落幕,共识已经形成,路径更加清晰,落实尤为关键。坚持创新驱动,要以争朝夕的紧迫感,“一招不让抓落实”,把人民装在心里、任务扛在肩上、行动落在脚下,努力把创新激情变成实干速度,把任务清单变成美好现实。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创新 发展 变成 激情 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