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尊严死”的琼瑶式传播
日前,台湾女作家琼瑶在社交媒体公开了一封致儿子儿媳的信。这琼瑶“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封信”很长,中心思想十分明确:在我能做主时让我做主,万一我不能做主时,照我的叮嘱去做!最后的“急救措施”……全部不要!帮助我没有痛苦地死去,比千方百计让我痛苦地活着,意义重大!
这封直面死亡的信一出,立即有人联想琼瑶阿姨的健康状况。其实,79岁的琼瑶别来无恙,之所以写下这封长信,是读了《预约自己的美好告别》一文后有感而发,要在自己身体健康、头脑清醒的时候公开宣示自己的“善终权”。而“预约”的报道主题正是台湾2016年1月公布的“病人自主权利法”。
病人经历痛苦的心肺复苏术,浑身插满管子……这是维生医疗常见的一幕。所谓维生医疗,台湾的定义指用以维持末期病人的生命征象,但无治愈效果、只能延长其濒死过程的医疗措施。死亡被暂时延迟了,病痛也延长了,经历了维生医疗的病人死后往往面目全非。台湾医界人士透露,台湾临终病人过世前一个月,在加护病房的治疗有52.9%属无效治疗,其费用占加护病房总费用的80%。大陆的情况也差不多,如何减少这种“奢侈又痛苦”的治疗,让病人有尊严地死去,是两岸都必须面对的课题。
在有识之士多年的奔走推动下,台湾于2000年通过了《安宁缓和医疗条例》并不断修正,赋予末期病人放弃或选择维生医疗的权利。2016年通过“病人自主权利法”,将放弃或选择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台湾民众可以“预立医疗决定”拒绝无效医疗。在末期病人、处于不可逆转之昏迷状况、永久植物人状态、极重度失智等临床情况下,医疗机构或医师可以根据其预立的决定不实行维生治疗,让病人有尊严地死去。
在“好死不如赖活着”“孝道”等中国人传统观念影响下,台湾迈向“尊严死”的路走得并不轻松。时至今日,相关人士仍须不厌其烦地解释,安宁缓和医疗并非“安乐死”,一个是自然死亡,一个是主动致死,“安乐死”在台湾是非法的。而已经通过的“病人自主权利法”,社会认知度也并不高,法案通过3个月后的民调显示,仅有45%的民众知悉,连文化人琼瑶阿姨自己也说是刚刚知道。转化为行动更须破除重重阻力,琼瑶之所以将家信公之于众、昭告天下,也是为了消除儿女们执行其预立医疗决定时面临的压力。
如何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里路,涉及伦理、法律、医疗等多个领域,需要法律制度和医疗环境的支持,更需要社会大众的理解和接纳。台湾的“病人自主权利法”,尽管已经就操作层面的问题层层设防,但从公布到实施仍然预留了三年的磨合时间。如何面对死亡,是人类永恒的课题,忌讳谈死的中国人更须破除重重心防。在大陆,也有很多有识之士和医护人员在为“善终权”奔走呼号,此事操之过急不可取,但有效宣传不可少。此次“刷屏”的琼瑶公开信,是一次非常有效的“尊严死”和“善终权”教育,希望多些“琼瑶式传播”,让“尊严死”深入人心,让“善终”不是梦!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琼瑶 台湾 医疗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