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图国企民企·图
中国企业为韩国干了件大事:成功打捞“世越号”沉船
众所周知,中韩关系由于“萨德”陷入低谷。然而,双方网民互掐甚至谩骂被理性的声音取代。韩方舆论正在聚焦韩国民众牵肠挂肚近三年、夺去近300条生命的沉船“世越号”出水——这件大事,是来自中国上海的企业做成的!上海打捞局这回牛大了,奋战590天,让沉船成功整体起浮,1075天阴阳相隔的“世越号”重见天日。韩国《亚洲经济》26日的评论,也忍不住为中国企业点赞——“创造了世界之最”。
韩国不是号称海洋大国吗?为何还要假手中国企业呢?大江东工作室带您一探究竟。
韩国时间2017年3月23日3时45分,沉没近三年的世越号沉船破水而出,图为23日6时许,作业水域上空拍摄的世越号出水状态。
韩国揽不了这“瓷器活儿”,招来全球19家实力最强的打捞公司,上海企业一举中标
韩国“世越号”渡轮船长145米,宽22米,型深14米。空船重量6113吨,载重量3794吨,排水量9907吨。2014年4月,在全罗南道珍岛郡附近水域沉没,共导致295人遇难,9人下落不明,世人为之悲哀。
韩国自己难道没有实力打捞?沉船事故发生近三年了,何以才想起要这事儿呢?原来,“世越号”打捞最大的难点,就是尽可能保护好9具遇难者遗体,业主要求必须维持沉船左倾90度下沉的原始状态,不能破坏船体结构。
韩国人只好认栽:这么难的瓷器活儿,真干不了!
2015年7月,在全球19家实力最强打捞公司共同参与的国际商业竞标中,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以整体实力和“钢梁托底”的人性化打捞方案一举中标,与韩方签署了打捞合同,并于同年8月12日赴韩实施“世越号”打捞任务。
长达590天的准备作业,一切都要小心翼翼,万无一失
在590天作业中,上海打捞职工先后完成对沉船打捞首阶段的沉船预调查、防流失安全网安装、油舱抽油、船艏抬吊、托底钢梁穿引等作业内容。
沉船整体起浮的准备自2016年底启动。之后由于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加上韩国国内因素,一直没有明确决定打捞时间,可谓一波三折。
经历了项目设计、设备研发、制造试验和驳船改造等过程,今年春节后,在上海打捞局外高桥码头,大家连续30天,24小时不眠不休奋战,直至2017年3月5日,终于完成抬浮船舶与设备的准备工作。同时,作业现场也先后完成了吊索连接小钢梁沉放、抬浮驳布场、吊索与钢绞线连接等起浮前准备。
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一切都得小心翼翼,万无一失。
“世越号”沉船整体起浮采用驳船抬浮方式完成,包括抬浮提升出水、拖航移位、移放半潜驳和整体起浮出水四个作业环节。需要依靠放置在“世越号”沉船底部的33根钢梁与两艘大型抬浮驳上布置的提升钢绞线连接,再通过液压提升装置,把沉没在水下45米的“世越号”提升至出水13米设计高度后,由拖轮整体拖移至预沉放的半潜驳上。最后由半潜驳将沉船整体抬浮出水。
“世越号”成功出水,彰显中国救捞世界一流的实力
整个抬浮作业期间,现场始终灯火通明、昼夜奋战。
3月23日凌晨3时45分,天空突然飘撒蒙蒙细雨,仿佛天悲海泣。在两艘抬浮驳上的33组提升钢缆共同抬浮作用下,吸附着层层海蛎子的“世越号”右舷减摇鳍破水而出!
24日8时30分,难船右舷提升出水13.5米,此时的最大提升吨位为11500吨。
16时45分,经过一系列紧张的加固、调载,两艘抬浮驳载着出水的“世越号”,在5艘拖轮的拖带守护下,缓缓向停泊于1.6海里外,完成预沉放的半潜驳驶去。
23时20分,通过绞缆移船的方式将难船精准就位于半潜驳指定位置。
25日0时,半潜驳开始排水抬浮,25日下午,“世越号”整体出水。
整体起浮阶段的四个作业环节环环相扣,每一阶段的进度、精度和准度都要求极其严格,让韩国人看到了上海打捞局作业团队的责任意识、专业精神,对逝者的尊重以及人性大爱。
“世越号”沉船整体出水,提升起浮前,作业人员将朵朵白花洒入海中,表示对逝者的尊敬。
“世越号”沉船整体抬浮阶段,累计需要3至4天的作业时间窗口,与之前相比,对现场气象和水文等外部环境的要求更高。作业方案要求只能在每月仅有的两个流速较慢的小汛作业时间窗口且风速小于6级的天气中进行。
项目总工程师陈世海感叹:“本月合适的作业时间窗口为20至25日,原定于3月19日实施起浮计划,可20日、21日连续两天遭遇最大风力7-8级、浪高3米以上的恶劣天气,作业计划不得不推迟至22日凌晨。在困难的情况下,上海打捞职工精心组织设计,敢拼敢当、共创共荣,24小时不间断作业,终于抢在仅剩的3天作业窗口内,完成了整体起浮!”
项目经理蒋岩解释说:“原起浮方案是为夏季作业窗口设计,由于船底海底地质发现大片礁石区,与韩方提供的资料有重大差异,导致船尾10根钢梁的安装延长了4个月,直至2016年底才完成,受季节性作业窗口影响,起浮方案由原先的浮吊船起吊,变更为驳船抬浮方式。”
上海打捞职工克服水流湍急、海底水深等恶劣环境影响,以及船底有坚硬岩石的巨大困难,不断改进发明设备,创新技术,终于实现“世越号”打捞的成功出水——以国际领先的技术,在世界打捞史上创造了奇迹,体现了中国救捞的实力。
“国籍不同,情感相通。中国打捞人的努力,能让悲伤的遇难者家属感到一丝慰藉吧”
3月28日,从“世越号”打捞现场传来最新消息:作业现场清污一直持续推进。“世越号”出水后,整体重量约有14000吨,其中海水和堆积的淤泥重量就约有4000吨,需要进行清除。半潜驳里侧的堆积比较深,在搁放沉船的轨道之间的淤泥最深处可达40多公分。
在作业现场,为尽早将“世越号”送上岸,上海打捞局组织人员分批对半潜驳甲板清污。3月25日,整体起浮完成,清污作业人员分成几组,24小时连续作业。预计需要持续一周左右完成清污,之后,半潜驳将载着“世越号”在拖轮护送下,运往韩国木浦新港最终滚卸上岸。
“世越号”打捞历时一年半,上海打捞局在工程中投入作业船舶3000余艘次,施工作业人员2170人次。累计完成潜水作业逾6000人次,水下作业总时间近13000小时,工程时间之长、任务之艰巨,创造了世界之最。
上海打捞局局长洪冲坐阵一线现场指挥,他说得动情,“‘世越号’大部分遇难者是孩子。我也有孩子,能切实感受到遇难者的家长心情。一想到这些可怜的孩子,责任就更重了。
在微信朋友圈,上海打捞局一名干部如此写道:“在打捞现场有许多年轻的中国打捞职工,有潜水员、工程技术人员、船员,也有协助我们一起作业的韩国工作人员。他们每一天都在坚守,连续作业,超负荷作业。虽然国籍不同,但情感相通。我们的努力,也许能让悲伤的遇难者家属们多少感到一丝慰藉吧!”
韩国网友:在两国关系不好的情况下,也愿意来援助,真是非常感谢!
“世越”号船体抵达木浦新港后,对9名遇难者的遗体搜寻以及事故原因调查将随时展开,韩国人关注着这艘悲伤的沉船上的一举一动。
在网络上,多数韩国网友理性感激中国的援手。一位网友称“在两国关系不好的情况下也愿意来进行援助真是非常感谢,‘世越’号是牵动全国人心的不幸事件,希望打捞工作圆满收场,辛苦了。”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沈文敏 报道图片均为上海打捞局提供)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打捞 作业 世越号 沉船 中国企业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