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争鸣 争鸣

歪曲颠覆历史的手机游戏不可取

2017年03月30日 14:11 | 作者:史洪举 | 来源:南方网
分享到: 

荆轲竟然是女的,诗仙李白变成了刺客,名医扁鹊是用毒高手……这样的角色错位会不会让你大吃一惊?一款名为《王者荣耀》的手机游戏近日大热,角色都取自中国历史和传说中的人物,可游戏中从形象到内容都与历史、传说完全不符合,颠覆了传统的记忆。数据显示,这款手机游戏的玩家过亿,连小学生也在玩,2016年全年收入为68亿元,占2016年手游总收入的17.7%。(3月29日《光明日报》)

W020170330409765801948

很多手机游戏或网络游戏的消费主体均是青少年群体,据报道,虽然游戏官方提示面向16周岁以上玩家,但根据腾讯浏览指数平台上的《王者荣耀》年龄分布,却是11岁至20岁的用户比例高达54%。这应引起反思和警惕,即对历史进行演绎,挖掘历史题材,将历史人物作为角色的手机游戏应对历史有基本的尊重,不能过度歪曲乃至颠覆历史。

将历史事实演绎成小说,影视节目,手机游戏固然可以让很多人对历史产生兴趣,更好地接触历史,学习历史。但应知道,艺术演绎及形象升华也应有一定的规则和底线,不能罔顾历史而过度创新,否则就可能改变历史已经留存下来的真面貌;篡改已经得出来的历史结论。这显然不利于历史文化的传承,甚至可能割断民族文化血脉,让文化发展迷失方向和目标。

尤其是,如前所述,热衷手机游戏的大部分是青少年群体,未成年人占据大多数。这些人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阶段,可塑性很强,对历史常识比较生疏,甚至一片空白。如一些小学生还未真正、系统地学习过历史,未接受过正规的历史教育。这些未成年人对历史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很可能就是从历史故事或手机游戏开始。那么,如果任由这些游戏厂商违背历史,毫无底线地编造情节,把年代、地点、人物、情节肆意地重组。在先入为主下,会让接触或迷恋手机游戏的未成年人形成错误的刻板印象,导致认知混乱,混淆对历史的正确认知。即便此后接触到了正确知识,也很难彻底擦除错误印迹,仍会对历史产生误读。

手机游戏不仅仅是游戏和娱乐,还带有文化传播,价值传导等功能。特别是取材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游戏,更不能肆意歪曲乃至颠覆历史,误导受众。对此,既要强化监管审查力度,科学评估拟面市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避免推出贻害无穷的游戏。

同时还应要求游戏开发和提供者采取技术措施,限制未成年人连续使用游戏时间和单日累计时间,禁止未成年人每日0:00至8:00间使用游戏服务。这样才能让游戏产业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获取经济效益,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为社会贡献正能量。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历史 游戏 手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