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声音>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
一次基督教与中华文化融合的“洗礼”
3月13日至24日,来自黑龙江和福建的51名基督教爱国人士来到北京,参加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华文化学院)举办的研修班。

黑龙江、福建基督教爱国人士研修班举行开班式
此次课程是根据中央社院去年以来开展的“10个讲清楚”教育培训项目推出的。这个项目面向少数民族、宗教界、非公经济、港澳台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十个重点群体讲清楚中华文化,旨在建立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如何给基督教代表人士讲清楚中华文化”就是其中一项。
•开班申明义
13日早上,“黑龙江、福建基督教爱国人士研修班”正式开班。中央社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潘岳讲话指出,这次培训是学院开展文化共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他强调,“文化共识”就是以“大一统”为核心要义的大中华文化认同。

中央社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潘岳出席开班式并讲话
潘岳说:“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同根、同种、同文,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从未中断的伟大文明,这一文明之所以能够绵延如此之久,关键在于‘大一统’理念及其制度实践。”在当代,“大一统”理念及其实践,就是中国人“天下一家”的理想表达,就是要把众人的力量积聚成一股劲儿,把多元的文化和族群凝聚成一种力量,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是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提出的重要任务。
针对这一点,潘岳对基督教班提出了四点看法:一是基督宗教中国化既是历史趋势,也是发展需要,“基督宗教要想在中国扎根发展,就要变成‘中国的’基督宗教,而不是‘在中国’的基督宗教”。二是基督宗教中国化需要坚持文化政治共识底线,树立中国特色基督教的自信,“只有坚持共识,扎根中国,才能在推动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过程中,不断塑造基督宗教的时代精神,树立中国特色基督宗教的真正自信”。三是基督宗教中国化需要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要加大中华文化核心要义与基督教教义教规的汇通互补研究,用中国人的思维、信仰体验、文化资源和生活习俗建立中国特色基督宗教神学,中国的基督徒也应当在道德实践中增强中国意识、中国精神和中国话语”。四是基督宗教中国化必然体现为中西文明的交融,是塑造人类共同价值观的重要探索,“只有中华文化与基督教文明互鉴,才能淬炼出真正具有普世意义的人类共同价值观”。
对潘岳的开班讲话,来自黑龙江神学院的学员刘晓路说,潘书记的开班讲话提到了基督宗教中国化的四个判断,初听时没有太吃透。等学了一段时间后重新反思,又进一步深刻理解了课程设置的初衷,感到自己在慢慢浸润到这种思路中,领会得更多。
•模块化教学有新意
翻阅研修班的课程表,发现课程清晰地分为“基督教与中西文化交流”“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宗教理论与政策”三大模块,并穿插小组讨论和现场教学等形势,可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王珍授课
这些课程中,由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教授王珍从基督教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这两个看似差异很大的文化体系的经典入手,探讨两者在价值和指向上的异同,形成从一个经典到另一个经典的桥梁,在相互融合中相映成辉,带给学员全新的视角与思路,让学员深受启发。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张允熠授课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张允熠讲授的《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通过讲授16世纪至17世纪由罗马天主教耶稣会来华传教士发挥媒介作用推动“中学西渐”,并产生重要影响的史实,以及欧洲启蒙主义哲学家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借鉴和吸收,展示了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文化自信。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授课
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杨立华教授讲授的《中华文化要义:大一统》,用通俗化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学员们讲述中华文化“道法自然”“原善”等理念的内涵,讲述中国古代郡县制、科举制、文官制的由来和功用,历数中华文明“大一统”格局的义理基础和制度建设。课程最后,杨立华总结说:“大一统国家的历史实践中,是有一些共同的历史经验的:中央权威的确立是一切的关键;要在国家内部建立起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对地域性的文化差异持宽容态度,不强求一律;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信仰;保证各民族间婚姻的联系,从而促进民族的交融和文化的理解。”

中央社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袁莎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中央社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袁莎为学员们带来了2016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解读。他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对宗教工作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介绍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强调了积极引导宗教与中国社会主义相适应,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袁莎认为,做到宗教中国化方向,要处理好各宗教优秀文化传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发扬宗教教规教义中有利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发挥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宗教道德的积极作用。
来自福建神学院的学员林德来告诉记者,这样的课程设置安排得非常合理,从学界、政界、教界三个方面进行教学,“不觉得枯燥,非常满意”。他表示,作为神学院的副院长,他通过学习将对下一步在引导宗教中国化方面更有把握。“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提倡基督教中国化和我们的信仰没有冲突。”
•“洋学者”授课收获丰
3月17日,两位西方知名汉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安乐哲、加拿大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贝淡宁走进中央社院,与学员们就他们眼中的儒家思想进行对话。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安乐哲授课
对于当前中国的传统文化复兴,安乐哲认为,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哲学、传统文化的关注正在增加,这与中国崛起、话语权提升密不可分。安乐哲表示自己有责任更深地了解中国哲学,帮助它走出去,“在当下,儒学应当在全世界的文化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基督宗教和儒学在现实中如何实现交流对话?”

加拿大籍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贝淡宁授课
面对学员的问题,贝淡宁说,“和而不同”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基督宗教与儒学对话的重要前提是二者都要愿意学习新理念新东西,都要用宽容、多元的理念去思考能为当代社会治理做出怎样的贡献。

澳大利亚前总理、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主席陆克文演讲
3月20日,学员们又聆听了澳大利亚前总理、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主席陆克文以学者身份发表的题为《全球化、逆全球化与中美关系未来》的演讲。他说,自己亲眼目睹了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的成就深感钦佩。对于西方目前所面临的经济和社会危机,陆克文认为,当今世界正处于“历史拐点”,西方世界在社会契约、科技进步和政治领域遭遇严峻挑战。由资本放纵和缺乏有效监管引发的严重的金融危机,正使资本主义面临“异化”。这一危机也深刻影响了美国。
邀请西方知名人士走进课堂,是中央社院立足“开门办学”“中西交融”的重要尝试。
基督教爱国代表人士研修班学员、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岳清华认为,作为一名教职人员,讲座拓宽了学员的视野,也从一个侧面了解到整个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研究中国,这更让自己产生了强烈的文化自信。

中央社院党组成员、教务长李道湘与学员交流
“邀请国际知名人士举办讲座,聘请外籍教授主讲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体现了教学创新。”中央社院党组成员、教务长李道湘说,这是让学员建立文化自信的应有举措,也是从不同角度深化、凝聚学员文化共识的尝试。
编辑:李晨阳
关键词:宗教 基督教 中华文化


新西兰纪念南岛地震七周年
吉林现50根2.5米巨型“糖葫芦”吸引游人拍照
汶川地震十周年图片展在欧洲议会举行
土耳其和西非国家承诺加强经贸关系
迪拜展出超级高铁设计模型 内饰豪华如头等舱
元宵灯展点亮“欧洲心脏”比利时
民俗文化闹新春
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赛中国队夺得银牌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