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今日要论今日要论

公道正派选用干部

2017年04月14日 08:45 | 作者:蒋泑平 | 来源:求是网
分享到: 

“尚贤者,政之本也”“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选人用人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用之基在于选,选之基在于识,如何识人选人,考验着领导干部的眼光和能力。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证明,选人用人反映的是领导干部的公心。领导干部只有对党的事业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对自己的形象和威望负责,才能做到唯才是举、以德为先,切实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t013bdc1aba5a25c0a8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令人感慨的故事:晋国大将羊祜,病后再三向晋武帝司马炎推荐杜预接替自己,然后再把荐稿烧掉。晋武帝问他:“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奏稿,不令人知耶?”羊祜回答:“拜官公朝,谢恩私门,臣所不取也。”好一个“不谢私门”,这是何等的高风亮节!

反观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搞小圈子”“搞裙带关系”这种政治陋习,仍然屡禁不止。有的人在帮助别人时,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回报,特别是有的领导干部对权力缺乏敬畏之心、戒惧之意,把权力当成以权谋私的工具,以出卖个人的“恩典”来换取别人的谢意和好感。殊不知,权力一旦改姓,“私”字就会无限放大,公权之裂缝,就会被私欲一点点撑大。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大大小小的“老虎”“苍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正确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把权力当成工具,把下属当成家奴,这种人身依附关系,不仅变成了利益的共腐圈,也为锒铛入狱埋下了祸根,最终注定是身败名裂,人毁财空。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是说,官做得再大,到了第五代,也大多败落了。可西晋的羊祜将军,却是个“官九代”,功绩德行卓著,成为历史名臣。原因是他选人用人出于公心,秉持公义用以公权。有一次,他的女婿劝他说,您应该多多安排自己的亲信,有一批人拥戴您,这不是很好吗?羊祜没有接话。过后,他对儿子们说:“他的说法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臣子如果树立私恩就必然违背公义,这是大祸乱,你们要牢记我的话。”古往今来,大凡有见识、有能力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往往都是秉公用权、公道正派的人。我们周围还有不少领导干部认为,知根知底的干部用起来放心顺手。其实,如果仔细品味,不难发现这种观点看起来是重感情、懂人情,实际上是最不讲感情的,因为领导干部在小圈子、小范围内选人用人,伤害的却是绝大多数干部的感情。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如果我们被个人感情左右组织原则,以个人喜好取代评估标准,必然造成选人用人的不公。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选才举能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只有牢固树立公权公正选人,公道正派用人,才能把优秀人才聚集到我们的事业中来。

(作者单位:中共嘉荫县委)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公道 正派 干部 选人 领导干部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