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史记·资政>战争硝烟战争硝烟

“黄埔生将领抗战殉国第一人”

2017年04月14日 15:27 | 作者:贾晓明 | 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王润波,四川开县人,天资聪颖,博学强识,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是学校的高材生,深得老师赞誉,同学敬佩。中学毕业后,因父殁,毅然承担起操持家计、奉养老母、教育幼弟的责任。他常安慰母亲说:望老人家善自珍重,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儿今后一定要有所作为。

在民主革命思潮影响下,王润波决定离家从戎,经在上海的同乡友人介绍,于1924年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1926年1月毕业时,因学业优异,精明强悍,被留校担任四、五、六期教官,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后受黄埔军校命去重庆川军刘湘部军官训练团任大队长。1930年随中央军部队驻徐州担任城防。

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怒潮席卷全国。1933年1月,日本侵略者增兵热河,逼近长城。1933年1月,国民政府以刘戡第83师、黄杰第2师、关麟征的第25师和骑兵1旅、炮兵4团合编为第17军参加长城抗战,王润波升任国民革命军第17军25师75旅149团上校团长。王润波在出发前夕曾向全团官兵讲话:“我们即将开赴前线,日寇侵我河山,凡是中华儿女莫不切齿痛恨,保国卫民,人人有责。北上抗日,乃是军人神圣职责,我们决心效命疆场,愿为祖国洒热血,不让日寇进长城。”部队到达密云县时,王润波曾给母亲陈今图写了最后一封信。信中说:“日寇占领了东三省,又来大肆进犯长城,为救民族危亡,儿将率领部队北上,奔赴长城,誓与日寇拼死斗争,与古北口共存亡,望勿以儿为念。”

149团是25师先头部队,奉命保卫长城古北口。王润波随关麟征率部于古北口以南防线。3月11日拂晓,为强占潮河支流北岸高地的有利地形,关麟征、王润波率领149团赴右翼前线指挥战斗,拟强占潮河支流北岸高地。不料刚到山腰,即遭敌人的狙击,149团与敌搏斗,双方短兵相接,反复冲杀,战斗极为惨烈。战斗中,关麟征5处受伤。敌人的一个火力点,将149团将士压在谷地。在危急之际,王润波一手执枪,跃出掩体,警卫排紧跟其后。但就在此时,王润波被飞来的日军炮弹击中,壮烈殉国,尸骨无存,时年28岁。因援军及时赶到,关麟征指挥第25师最终将敌人击退,占领了高地,战后关麟征被送至医院治疗。由杜聿明代理师长。

此役149团仅存5人(4人重伤,1人轻伤),25师伤亡共4000余人。王润波为国捐躯,被誉为“黄埔生将领抗战殉国第一人”。国民政府追赠王润波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蒋介石等23名国民党军政要员为王润波烈士题写了挽联。1987年,人民政府向王润波家属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


编辑:曾珂

关键词:黄埔生将领 殉国第一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