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众说 众说
环保执法如何从弱势走向强势
济南这一案例,向我们展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环保执法新动向。多部门联动,才能使专门领域的执法从弱势走向强势
4月16日上午,环保部第十五督查组对济南市某一企业进厂检查,发现使用淘汰燃煤炉、在相关作业区没有安装粉尘及废气收集处理、车间内噪声比较大、地面粉尘较重等多项违反环保问题。企业负责人不但不配合调查,反而下令关闭厂区,扣留环保执法人员长达一个小时,直到地方派出所出警后才得以解救。
在环保执法中,多会出现“企业无赖,环保无奈”的执法难现象,但企业从“无赖”到“耍流氓”,威胁环保执法人员生命健康安全、公然对抗执法的,还是不多见。这一苗头一旦出现,应引起人们足够重视。
环保领域执法难,有两层意思。一种执法难,表现在执法机构与被执法机构之间存在天然的利益关联,导致执法时总会受到某种关照。执法主体是地方环保部门,被执法主体是地方财政收入重要来源的企业,地方政府总会在两者关系紧张之时选择站在企业一边,从而造成“执法难”。另一种执法难,就是环保部门虽举着执法的尚方宝剑,但执法资源有限。它的执法功能多停留在检查行为,若企业不配合,检查行为就无从展开;而检查不到位,就无法开出基于检查结果的罚单;即便开出了罚单,企业不认缴,也常常无计可施。
针对环保执法难,有人提议升格环保执法力量,组建“环境警察”。从目前我国实践来看,专门领域化的“执法警察”除了铁道警察、森林警察之外,并无其他专门警察。“环境警察”一旦组建,面临着归谁管的问题。环境领域的问题技术含量高,凭一支轻武器化的警察队伍是否能胜任这一执法任务,依然是一个问号。而从更广的司法体系上看,独立的、从属于环保部的“环境警察”若无刑事公诉权,必然还得组建一个“环境检察院”,甚至还得配套专门的“环境法院”,从而造成多个割裂的司法体系的存在,这与当前中国司法一体化、权威化建设方向相背离。
事实上,济南这一案例,向我们展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环保执法新动向。首先,这一执法力量背后的权威由行政级别更高的部门背书。环保部在中央支持下展开为期一年的大检查,符合巡查制,一旦有地方不合作现象,环保部会立即作出反应。其次,地方快速响应。当地连夜组成多部门调查组,连夜做出停厂整顿及传唤涉案人员等多项决定和行动,迅速移除、清理或扣押不符合环保法及条例规定的设备,仅仅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就展示出了“全面执法、认真执法、高效执法”的新景象。这样的执法,相比于冗长的司法控告和程序,的确有效多了。
当前我国执法相关的法律规定还不够完善,“妨碍执法”罪并不适用于专门领域的检查,支撑执法威信的依然是相关的行政处罚措施。多部门联动,才能使专门领域的执法从弱势走向强势。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执法 环保 弱势 走向 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