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终结“奇葩证明”就得“壮士断腕”
自5月1日起,成都市将取消各类证明298项,仅保留15项。这一被称为“最大力度”的“减证便民”行动,让群众少跑腿,给基层组织减了负,倒逼政府部门工作由“避责思维”向“负责思维”转变。(4月24日 新华社)
按照国务院“减证便民”专项行动要求,成都从年初开始就对各类证明事项进行全面梳理,累计梳理出证明事项313项,涉及政府部门32个。按照“不合法、不合理的一律取消。不能取消的,该合并的就合并”的清理原则,取消了其中的298项、保留了15项。
曾被李克强总理痛批的“你妈是你妈”“我还活着”等奇葩证明,在成都也闹出过不少笑话。拿着洗衣服不小心洗坏的几百元钱到银行兑换,也得先去社区开一个“非故意损坏证明”。五花八门的证明不仅让办事群众“跑断了腿”,也让基层组织“不堪重负”。一次性取消298项证明,意味着成都“奇葩证明”的历史将得到终结。
“奇葩证明”的背后,是政府部门之间权力边界不清晰、设置不合理、信息不共享、“避责意识重”、以及“坐等群众上门办事”的“懒政”思维等各类问题的综合反映。因此,要终结“奇葩证明”历史,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成都通过政府直接“站台”,政务中心、民政局和法制办“三堂会审”、挂图作战,对每一条证明事项反复论证、逐条审核,依法依规给出保留或取消的意见。而且对保留下来的证明,均规范了事项名称、明确了用途范围。这一清理规范的过程,就是政府勇于“革自己的命”“壮士断腕”的改革历程。
大幅度取消“奇葩证明”,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要确保群众办成事。因此,破除部门之间的利益藩篱、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就是政府在取消“奇葩证明”之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成都一方面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建立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一键”联网查询相关信息,一方面倒逼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和工作方式,加强事中和事后的服务和监管,确保群众办事不因证明的取消而受阻。
简政放权,是关系政府自身的一场深刻革命。从成都对“奇葩证明”的历史性终结中可以看出,推动改革在于为政者能否真下决心、下狠劲落实各项改革举措。只要敢于较真碰硬,就没有趟不过的“深水险滩”。增强人民群众对改革的获得感,政府必须要有这样的决心和勇气。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证明 奇葩证明 终结 取消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