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方便自己还是方便群众
“以往,群众去A部门办事,被告知先要有B部门的证明材料;辗转来到B部门,却又被告知A部门的资质认可是必备前提,于是群众犯了难、发了愁。”日前在基层调研,多位政府工作人员反映政务服务中部门互掐、互设前置的怪象。
分析原因,这是一些政府部门的思想观念、服务态度出了问题。在他们看来,群众多提交一些证明材料,自身就会少承担一份风险,并且群众越为难,就越有谋取私利的空间。反映到现实生活中,有如此想法的部门和单位越多,“互为前置”的概率就越大。
往深层次说,体制机制的不顺畅、不协调也是重要诱因。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复杂多元,要求很多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多部门统筹协调的途径。可是“本位主义”“利己主义”的思维惯性使得部门之间不仅难以快速、高效的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反而经常“互掐”。值得注意的是,各部门在表示“我有理”的时候还真拿出了依据——法律法规,当然其中包含不少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部门互掐由此一方面“受到了法律保护”,一方面演变为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法律制度“立改废释”、体制机制改革等深层次问题,对于“群众究竟该怎么办成事”这一摆在眼前的关键性问题,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搁置忽略了。
部门互掐,到头来难为群众。近年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越来越被重视。其中,各地各部门正在全面清理权责事项、法律制度等,该取消的取消,该规范的规范,下大力气治理法律体系中的“结点”、体制机制上的“堵点”,这是有利于解决部门互掐的。为了从根本上遏制这一问题及其给群众带来的“痛点”,还应树立两个意识。
一个是“整体性政府”。每个部门都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权力的运行是有规律和规矩的,绝不允许任何的缺位、错位、越位或不到位。仔细分析,部门互掐看似为己争了利,实际上降低了整体的行政效能,并给自身权力的行使添了堵,互为前置本质上是互相伤害。另一方面对公众而言,无论在哪个部门办事遇到了麻烦,形成的坏印象往往都是针对整个党委政府的。因此,应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意识,党委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理顺体制机制,规范办事流程,促使各部门在“整体性政府”的框架下实现从“本位主义”到“大局观念”、从“相互掐架”到“通力合作”的转变。
另一个是“服务型政府”。说到底,权力运行的最大魅力是确保人民群众权利的充分享有,政府部门的设置本质上也都是为民服务的。只有牢固树立“怎么方便群众怎么办”的思想信念,把群众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会让部门互掐及其引发的各类奇葩问题迎刃而解。生活中,部门争议是客观存在的,这就对工作方式方法提出了要求,比如把部门争议不再直接转化为面向办事群众的生、冷、硬要求,而是首先转化为社会热议,在更广泛范围内形成更有代表性的意见,再如先通过暂行办法、设置过渡期等方式让群众尽可能地先办成事,再抓紧研究争议并提出对策,如此等等,只要一心向民,群众就会得到尊重和理解。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群众 互掐 方便 方便群众 办事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