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好的公德教育在于自负其责
因为孩子在饭店吵闹不停,一女大学生便飞踹邻座4岁女童……这起事件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网友有三派意见:一是再怎么样也不该对小孩子下手;二是管好自己的孩子,否则别人会替你管;三是当事双方女大学生和孩子妈各有错,应各打五十大板。
讨论所以热烈,想来跟大家的感同身受有关。据调查,有84.9%受访者对“熊孩子”感到头痛,55.0%的人认为其“耍熊”背后跟家长管理有关。当“熊孩子”出现在公共场合时,问题就更严重了,很多路人既无法忍受,客观上又选择了忍气吞声;而对为人父母者来说,小孩子天性太顽皮,有时候确有苦衷,需要大众理解。对待同一个问题,持哪种态度取决于我们有何种经历、扮演哪类角色,而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孩子妈,都有可能是此时或彼时的我们。要培养好的公德教育,关键是要脱离无意义的争吵和指责,在所有维度上“代入”进去,想象同一件事“我”应该怎么做。
假如我们是女大学生的角色,可能会遇到“熊孩子”,怎么办?出于复杂的博弈心理,多数人的表现是选择沉默,然而,过度沉默必将导致的问题是纵容了对方。与其总想着他人能代为发声,总想着家长能主动管教,就不如自己放弃沉默,出面相劝。相信只要态度得体真诚,很多家长可以听进去,如果对方不听劝,起码也要克制情绪。在很多时候,公德心的确要靠自觉,然而不能光指望对方自觉,自己也要准确、大方地传达自己的“不舒服感”。现在很多人在公共场合“敢怒不敢言”,实际上忽略了自己具有表达的义务。
假如我们是孩子父母的角色,就更应该带有问题意识。只要有足够的公德心,尊重公共场所秩序,很多问题哪里要等到别人说?孩子言行不当,在严肃场合大吵大闹,在公共场合随地便溺,这毫无疑问会让他人形成“不舒服感”。对待这些问题的及时反应,很能反映出自己的认知和能力,那些“别跟孩子一般见识”的宠溺行为,非但不能教好孩子,还可能无意中将孩子带偏了。同时,确实有些父母欠缺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那就更有必要进行自我修正,培育自己的公德观念。事实证明,管好孩子绝对不是一门小学问,家长们应该普遍就此问题做好准备,好好想一下怎样才能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还有另外一个角色,就是作为观察者的我们。在事发之后,女大学生表示要管好情绪,孩子母亲表示要管好孩子,但部分网友依然分边站队,借此发泄情绪,甚至恶意攻击对方,这样的表现不就是自己所反对的吗?伊索寓言讲道,造物主在每人脖子上挂了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另一只装自己的,但人们都把装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另一只则挂在背后。现状正是如此。我们喜欢指责别人,却很少反思自己。然而公德心靠每个人的自我察觉、自我约束才能达至,遇事多从自己身上发现问题,多讲“吾日三省吾身”,我们才能撇开偏见,赢得他人尊重。
好的公德教育就在于自负其责,每个人都能体谅他人的处境,时时刻刻在意他人的感受。在公共场合中,不要胆怯于传达自己的“不舒服感”,更不要有意忽略别人的“不舒服感”,通过双向沟通和互动,自我纠察和省思,才能树立起普遍的道德准则。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孩子 公德 教育 自负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