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获得更大张力
又值端午,粽叶飘香。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就端午节而言,其就有划龙舟、吃粽子、插艾蒿、灭蚊虫、游四方等多种习俗。在这个麦黄粽香的节日里,我们要做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民族的灵魂。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粽子、吃粽子,就是对端午文化的一种传承,有助于从中挖掘仁爱、民本、正义等思想时代价值,以及敬业乐群、扶正扬善、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
当代中国需要中华传统文化,世界文明同样需要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也正是在“古今”“中西”之间,获得了更大张力。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日益渗透到全世界,古老的端午节一步步地走入了世界各国的视线。在东南亚、日韩、欧美等地,赛龙舟变身为国际赛事,粽子也加入了西餐味。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唯有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比如,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相加就能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这几年,端午期间网上摘粽叶、自助配香包等活动风靡网络,让古老端午节实现了与“数字化”浪潮的完美结合。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筑梦征程中,把历史传统和现代元素结合,使端午等传统文化以一种更富参与性和共创性的方式久久流传,就能在推进人类各种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中增强文化软实力。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是13亿多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从学校、社区入手,从娃娃抓起,在创新上下工夫,让人们真切感受端午文化魅力,弥补文化内涵与人们心灵的隔阂,进而让传统文化更有张力。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创新 张力 文化 中华民族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