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广州日报:如何守住孩子的童心?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先祝读者“宝宝”们,节日快乐。
时至今日,儿童节早已不再是孩子们的专属,越来越多老、中、青年人在社交媒体上撒娇卖萌,自称“宝宝”。而真正的宝宝呢?似乎正变得越来越“老成”。他们身心并未真正成熟,但一言一行却流露出“小大人”的样子:有的身着豹纹小西装、紧身哈伦裤,爱情类的流行歌曲张嘴就来,还时不时飙出几句印象里只有大人才能说出的话——凡此种种,说好听点是萌,但倘若没做好准备,“见多识广”的大人还真可能被吓一跳。
关于儿童成人化的担忧,早已有之。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还为此写了本书,名叫《童年的消逝》。书里有这么一句话:“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儿童的天真无邪、可塑性和好奇心逐渐退化,然后扭曲成为伪成人的劣等面目,这是令人痛心和尴尬的,而且尤其可悲。”对比现实,这话即便有些言过其实,很多人也会心有戚戚焉。
孩子为什么会变成“伪大人”?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学议题,但如果把它简化,把镜头对准一个个家庭,父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甚至可以直接说,童心的“缺位”,实则正是成人的越位。
首先,伸手太长。在生活中,常听到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如小时候可爱了,不再童言无忌了,说来说去就是不再像以前那么“不可思议”、能做出超乎大人想象的事情了。“吐槽”之后仔细想想,孩子的童心、童真有没有获得“自然生长”的环境?
比如前不久,一首原创歌曲《我只是个孩子》引发网友共鸣,歌词写道:“隔壁邻居小明期末又考了第一,王大妈的孙女钢琴过了10级,我爸战友的儿子一口流利的英语……”相比过去,现在的孩子无疑是幸福的,生活条件是优越的,但无疑也是辛苦的。很多孩子在起跑线上“你追我赶”,他们的业余时间被“管控”,甚至连爱好、特长、人生都已经被规划、被定制——于是,忙碌“打压”了童真,忧虑挤占着童趣,童年也已经跟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相去甚远。
此外,错误示范。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有所影响,他们的兴趣、习惯也常常能体现在孩子身上。很多爸妈对孩子的手工作业全程代劳,只为赢得老师的鼓励;有的家长热衷于各种有关孩子的竞赛、投票、评选,为了能赢,拉票、刷票甚至贿选,费尽心机……明代哲学家李贽说:“夫童心者,真心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童心是一种内心的纯净,而这种纯净需要呵护,也需要引导和示范,很多大人以想当然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世界,用攀比、功利、奢侈浪费等示范对孩子进行“催熟”,其效果也可想而知……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身上自然流露出的那份灵性和美好,他们表现出的小小的好奇心、奇特的想象力,都值得珍惜和守护。而怎么与童心对话、如何陪伴孩子成长,这是门技术活,很多时候家长需要做的其实是“无为”,其实是向孩子学习,让他们的世界多一点简单、纯净和美好。
(广州日报评论员 夏振彬)
编辑:梁霄
关键词:广州日报 孩子 童心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