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43人班级15对成婚?有些“创意”就是骗局
社会绝不是没有规则的蛮荒丛林。渴望成功很好,但不择手段的成功要不得。
5月21日,微博传出“消息”:成都一高校43人的班级,出现了15对情侣,毕业之际在重庆一景区举办集体婚礼,8对还领取了结婚证。这一“新闻”在随后数天成为诸多媒体和网友关注的焦点,公众的惊讶、祝福、调侃以及对婚姻的讨论,一度将这场特别的婚礼推向了微博热搜榜单。
然而,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这竟是一场赤裸裸的骗局。
真相是,所谓的“情侣”是在演戏,班长实为策划公司经理。面对记者追问,班长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他说:“我又没喊人来采访我,是他们自己来的,媒体来问我这些信息,我就这样说了,你情我愿。”
好一个“你情我愿”。这简直是在说“不是我军狡猾,是敌军太无能”。这些天所有采访过这位班长的记者,估计此时的心情都像吃了苍蝇。
让我们继续问这位班长几句:媒体采访你,是为了让你说谎吗?你明知真相而故意欺骗,跟别人被你误导而不经意传播,性质是一样的吗?
这位班长还没毕业就操作了轰动全国的“创意”,在公司内算是一战成名了吧。但是在这个毕业季,我还是要冒着被当作道学先生的风险提醒同学们:这绝不是你们要学习的榜样。
肯定有很多人告诉过你们,社会很复杂,不像学校那么单纯。这话不假,但社会绝不是没有规则的蛮荒丛林。渴望成功很好,但不择手段的成功要不得。
即使从商业角度看,以欺骗的方式进行创意,虽然短时间内可以博得眼球,其实却埋下了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聪明的公司不应该容忍这种“大胆”。即使一开始被这位班长耍得团团转的媒体,现在不也发现真相了吗?
当然,真相应该来得更早一些。也可以说,这起“假婚礼”压根就不应该被正规媒体发布,让它漏网说明了事实核查环节存在漏洞,这是值得反思的。
我们生活在新闻门槛越来越低的“后真相时代”。社交媒体成为重要的“新闻策源地”。新闻、软文和所谓“创意”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无反转不新闻”成为常态。在这种情况下,捍卫新闻的严肃性和公信力,也就显得更加重要。(西坡)
编辑:梁霄
关键词:班级 创意 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