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警惕两败俱伤的“996工作制”
本来是“早九晚五、晚六”的上班时间,却要每天工作到晚上八点甚至九点,周六加班似乎也成“公司文化”。是工作太忙还是事情太多?非也!相关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白领因为要看老板脸色,老板不下班白领员工也不敢下班,老板周六到岗,员工被逼无奈周六硬着头皮上班。因为没有加班指令,所有许多天天“被加班”的白领,也从未拿过分文的加班费。(6月7日《劳动报》)
加班已成常态,加班令人抓狂。白领“被加班”的企业绝大多数是民营、私营和合资企业,国有和外商独资企业很少有类似情况。过去我们常以为,富士康工厂里的蓝领是加班最多的人,但近来一份《白领8小时生存质量调研》报告显示,仅有28.6%的白领表示“不需要加班”,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的白领平均每周加班时间则高达9.3小时。
中国企业员工加班多和“被加班”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因为工作效率低,杂务繁多;有的是和业务有关,在季节性的业务量高峰期尤其突出;有的是因为处在创业期,员工需要赶进度完成任务;有的则可能出于无奈,仅仅是为了在所谓的“企业文化”中表现自己……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足以表明,员工长期“被加班”,企业效益不一定会好,甚至还会陷入两败俱伤的“互害”境地。
去年9月份,一个关于上午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的“996工作制”,引发舆情的迅速发酵。先是58同城员工爆料,该公司即将实行“996工作制”且没有补贴,CEO 姚劲波的微博也被骂声攻占;后有浪潮公司推出了“996”加强版——自愿每天工作12小时,放弃年休假,除此之外,春节、国庆等大假期还需随叫随到……虽然只是“讨论稿”,仍然激起了极大吐槽。而人们也发现,从超时加班到白领“被加班”,其间都夹带着企业变相让员工免费加班的算计“私货”。
摒弃“加班文化”,需要依靠相关劳动法规的他律,但更离不开企业的主动和自律。“8小时工作制”最早被欧美工会和改革人士提出,然而当时一天工作10至16小时都很寻常。1914年,福特公司率先将工人的薪资翻了一番,且严格执行这项制度。由于招募了大量优秀员工,实行标准流水线作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利润都大幅提高。在福特公司这只“领头羊”的榜样作用下,随后“8小时工作制”被迅速确认和推开。
解铃还须系铃人,关注“公司文化”掩盖下的白领长期超时“被加班”现象,特别是警惕两败俱伤的“996工作制”,企业自身的主动参与、积极行动,是防范隐患、化解风险的最佳选择。比如,谷歌允许员工自己设定上班时间;微软员工可以在早上9点到晚上11点之间自主选择工作时间;著名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现有70%的员工执行弹性工作制,这些都是与“加班文化”说不的有益尝试。现在,一些日本和美国公司也采取“强制关灯”的措施,下班时间一到,就将办公室的电源全部切断。这说明,那些弊多利少的“被加班”做法,根本不得人心。
诚如有识之士所见,时间是每个人的硬通货,如果使用不当,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社会的利益都可能受损。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勇于尝试不同的方法,激励员工提高效率,在法定时间内完成工作,而不要总想着依靠强制性的“免费加班”,或谋损人利己,或摆老大威风。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员工 加班 企业 996工作制 白领


球迷风暴
毕业啦
斯里兰卡“螃蟹部长”的美食故事
格鲁吉亚新总理和内阁赢得议会信任投票
美商务部批准首批钢铁产品“232”关税豁免申请
联合国总部举行“国际瑜伽日”活动
中国美食节在特拉维夫举行
匈牙利国会通过“阻止索罗斯”法案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