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沸点 沸点
78岁工程院院士坐高铁成“网红” 自称有点发愁
一张照片让7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意外成了“网红”。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官微
照片中,白发苍苍的刘先林坐在高铁二等座上,赤脚穿旧鞋,仍笔耕不辍。照片经微博发布后,引发网友点赞,有网友直呼“又见扫地僧”。
现年78岁的刘先林现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他毕生致力于测绘仪器国产化,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4日,在媒体的追问下,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发布了一个简短声明。声明中介绍了刘先林和研究团队乘高铁,并在车上工作的原委,同时替刘先林院士婉拒了媒体的采访。一位78岁的古稀老人为何还在奔波的旅途中工作?拥有院士头衔和诸多荣誉,刘先林的衣着为何如此简朴?他投入了毕生精力仍坚持的科学,研究的是什么?昨日,新京报记者独家对话刘先林,回应公众关注,同时分享这位“扫地僧”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体会。
一周出差一次 常日行千里
新京报:在火车上修改PPT被网友拍照是什么情况?你当时知道吗?
刘先林:那天我们团队去郑州参加项目交流,当天团队里的3人一起回京。因为14日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召开的科技成果发布与应用交流大会,我要做主题报告,但当时还差1/3的工作量没有完成,就打印了ppt,在火车上修改。我当时不知道有人拍了照片。13日晚上,有同事和我说,你变成网红了,我有点发愁,后来他们安慰我说,很快就会过去的。
新京报:听说你在火车上工作是常态。很多人在火车上,都是很放松的,为何刘老经常在火车上工作?
刘先林:因为忙不过来。国家测绘局系统23年没有选上院士,只有我一个院士。国家测绘局、各协会,还有一些重点实验室的工作都要兼顾一下,另外还要搞科研,时间就显得不够用。相比来说,车上、飞机上时间比较富余。
新京报:你团队的人说你“日行千里”“永不停歇”,这个年纪还在四处奔波?
刘先林:现在尽量减少,基本一个星期出差一次,比以前少多了。基本当天去,当天回。
新京报:这个频率对你这个年纪来说,好像也挺高的?
刘先林:过去更高。主要是不好拒绝人家,到处开会,做报告、鉴定、评审,这些事太多。我们工程院学部有一个院士也是不停出差,所以最近病倒了,可能也是太累了。
如果有可能80岁退休
新京报:你科研团队的人说,你对人从不会说不,不会拒绝别人,所以特别忙?
刘先林:现在也开始说不了。尽量减少去外地出差,不过他们就把会挪到北京来开,那我就不能拒绝了。
新京报:你现在承担哪些工作?你今年已78岁了,怎么还让自己这么忙?
刘先林:我现在是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测绘局几个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主任。另外,也在做一些科研,目前主要在做SSW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这可能是我退休前推的最后一个科研项目了,做了近十年,已经生产销售20多套,进入推广阶段。另外在全国还有12个院士工作站,每个站都有具体的任务,我负责给他们出主意。
新京报:你打算什么时候退休?
刘先林:不是说院士不过80吗,如果是的话,应该快了。
在高校兼职 近十年未取工资
新京报:你在火车上穿的鞋子已很旧了,衣着也很朴素,有网友直呼“又见扫地僧”,对此,你怎么看?
刘先林:我不明白什么是“扫地僧”。因为是到地方去争取项目,我专门穿了件衬衫,平时都穿T恤,就是鞋子有点脏而已,也是很正式的。
新京报:据了解,你的收入并不低,平时吃穿住用是否很低调朴素?
刘先林:也没有。平时衣服由子女和老伴给买,应该不会太差吧。这双鞋是穿了两三年了,我下次买双锃亮锃亮的。
新京报:听说你不愿意在买东西上花时间?
刘先林:如果自己去商场,第一眼看见什么,就买什么,大小合适就行,不愿意在这上花时间,是不是男性都这样?我倾向于自动化比较高的东西,电器商场我常去逛,买各种电器、砂锅、电饭煲。我最近买了一种捷赛锅,把主料、调味料放进去,5秒钟就做一个菜,节省时间。现在我最拿手的是酱烧茄子和萝卜丝。
新京报:有同事说看见你的衣服经常正反两面穿?为什么?
刘先林:可能有时不太注意。我穿衣服图一个简单,一般只穿一件,不喜欢层层叠叠。我每天看温度,根据温度决定今天穿什么厚度的衣服。盖被子也是这样,各种薄厚的被子我都准备着。
刘先林 1939年4月19日生,河北省无极县人。196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数十年以来,致力于摄影测量和航测仪器的研究工作。 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可否分享下你的金钱和消费观?
刘先林:我觉得钱多了也没什么用。反正也不缺钱,不太看重钱。从2007年开始,我在几个大学的兼职费都留在了大学。
新京报:这得有多少钱?
刘先林:大概每所大学每月1万块的水平。
新京报:那几个大学,每年就是几十万。大学拿这笔钱用作什么,你知道吗?
刘先林:大部分用作学生奖学金或者先进教师的补贴。
“保送院士”很少写论文
新京报:媒体报道,你在科研经费上也很节俭,用很少的经费填补多项国内空白,为国家节省资金近2亿元,这是如何做到的?
刘先林:科研经费我用的都很少。第一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解析测图仪项目用了83万;第二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JX4A-DPS项目只用了35万。
我的秘诀就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第一个科技进步奖的科研项目,国家测绘局几乎把全年的科研经费都给了我,这在当时是很高的。我们研发的产品JX3量产后,占领国内市场90%。价格比国外便宜8倍。国外一套设备35万美元,我们的35万人民币。
另外一个秘诀是自己往里添钱。这个主要是现在的科研项目,把个人的钱投进去。申请经费审核太慢,但我很着急,有时需要买东西,我就把卡给他们,让他们赶紧去买。
新京报:你是中国工程院的第一批院士,但是你却笑称自己是“保送院士”,是怎么回事?
刘先林:当初院士评选时,不需要申报,也不用第一、第二轮评选,也不看论文数量。首批院士,就是每个单位上报“系统科技尖兵”,相当于单位“保送”。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我可能根本评不上。
新京报:听说你几乎不写论文,也不太注重申专利。为什么?
刘先林:可能一共就写了八九篇。我们干的都是实事,都是根据实际需要去搞研发,写论文要是把自己的一些技术诀窍泄露给竞争对手怎么办?
申请专利很浪费时间,一个大课题做下来,可以申请几十个、上百个专利,还需要经费支持。现在科技进步非常快,一些专利可能很快就被取代,没意义。除非有硬指标要写,我才会让学生去写几个。
新京报:如何看待这次“意外走红”?是不是也带来了一些小烦恼,比如媒体追着要访问你?
刘先林:我想干自己喜欢的事儿。对于这个,我有点烦恼,也尽量回避。记得2006年有一轮宣传,20多家媒体记者扑在我们单位边上,花了我2天时间。我不想引起过多关注,也不想耽误时间。
编辑:秦云
关键词:工程院院士 刘先林 有点发愁




夏威夷火山周边已有19条裂缝 不断冒出有毒气体
阿尔及利亚诞生世界最大草莓派 长度近50米
“巨型发光人偶”亮相沈阳
巴勒斯坦“灾难日”巴多地再现冲突
世界最大无轴式摩天轮正式投用
中国医疗队获赞比亚政府“医疗合作勋章”
国家京剧院推出优秀武戏展演
奥地利国家美术馆举行免费开放日活动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