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 要闻
金融杠杆撬动精准扶贫 贵州“大发渠”当年引水现在引“钱”了
新华社贵阳7月3日电 题:金融杠杆撬动精准扶贫 贵州“大发渠”当年引水现在引“钱”了
新华社记者 张寰
82岁的“时代楷模”黄大发没有想到,自己带领村民历时30年在绝壁上凿出的水渠,如今被“估价”3000万元并入股到企业成为“股本”。
这条“悬挂”在绝壁,9400米长的水渠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1995年水渠贯通,结束了村里常年缺水的历史。村民以他们带头人黄大发的名字为水渠命名“大发渠”。
连日来,水渠“入股”的消息在山村成了热门话题。“水渠怎么变成钱?”“贫困户如何受益?”……一时间,村民对从没接触过的“股权”议论纷纷,黄大发感慨:“水渠当年引水来,现在要引‘钱’来了。”
民建贵州省委日前联合中天金融集团,在还有235户贫困户的团结村启动“金融活水灌溉乡村梦想”精准扶贫项目。“大发渠”入股,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据中天金融集团董事长罗玉平介绍,企业出资3500万元,团结村以“大发渠”估值3000万元作价入股,共同成立贵州大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其中,500万元股份归“大发渠”109名建设者所有。团结村村集体享受80%的利益分配。
“企业力争用金融杠杆,撬动团结村精准扶贫,增强贫困群众‘造血’能力。”罗玉平说,目前,围绕“大发渠”的旅游规划已经启动,其中主题展览馆等旅游项目将全方位展现艰苦卓绝的修渠历程,达到寓教于乐目的。
不仅如此,企业还出资4000万元,团结村村集体以土地入股出资1000万元成立贵州大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团结村绿色、生态的农产品,将通过“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社员”等多种模式进行生产、销售。
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副所长胡明文告诉记者,在团结村规划的酥梨、辣椒、大豆、豌豆、大蒜、优质水稻等产业,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以此为依托,村民年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1万元。
民建贵州省委主委、贵州省政府金融办主任李瑶说:“创新金融扶贫机制,需要市场机制的优化创新和优质产业的全面导入。团结村家底薄、资源少、产业弱,迫切需要发挥金融创新、金融杠杆的作用,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活力。”
编辑:薛晓钰
关键词:金融杠杆 精准扶贫 贵州
      
 

北京永定门城楼举办“我爱你中国”迎国庆灯光秀
精彩民俗庆丰收
非遗剪纸迎国庆
喜迎国庆 我和国旗合个影
江西小学生千条红领巾拼巨型国旗迎国庆
2018汤显祖国际戏剧交流月在江西抚州举办
世界最高公铁桥沪通长江大桥主塔成功封顶
2018年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在石家庄开幕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