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你言我语 你言我语
高校花样扣毕业证是糟糕的“最后一课”
毕业季遇到什么事最愁人?当一些高校毕业生正忙着搬离宿舍、聚餐、拍毕业照时,有些同学却在担心自己不能按时拿到毕业证,顺利进入下一段人生旅程。中国青年报调查发现,影响毕业生拿到毕业证的原因很多,比如没有完成导师交代的任务、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或是因为图书馆的欠款、学杂费用没有交清等。
大学毕业季,校园里总是充满各种温情,毕业典礼上校长和老师的殷切寄语,同学聚餐时彼此间的真诚祝福,毕业照上人人脸上洋溢的自信笑容,一切都显得那样和谐而美好。然而就在这片祥和气氛的背后,有些学校却以各种理由扣留学生的毕业证,将毕业证作为要挟学生的筹码,如此,回头再听听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谆谆教导、温情款款,简直是莫大的讽刺。
学校扣留学生的毕业证,自然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学生欠了学校的钱而扣留毕业证,在“硬道理”上似乎说得过去,毕竟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学校讨钱是正当权利。但从“软道理”上说,学校如何行使这个权利值得思量,譬如讨钱的方式能不能人性化一点?非得要以扣留毕业证这种强硬、残酷、不留情面的方式吗?再譬如,对于那些实在无力还钱的毕业生,能不能网开一面、暂缓讨要?这涉及一所高校的气度和情怀,大学毕竟不是银行,不是讨债公司,而是毕业生的母校,有多年的师生情分。有些导师以做课题为由扣留学生的毕业证,恐怕就没有顾及师生情分,而是想让学生继续充当廉价劳动力。
最让人不能容忍的,是学校以学生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为由扣留毕业证。在“就业难”的背景下,有些大学毕业生一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太正常不过,有些学校为了提高所谓的就业率,竟将学生签订就业协议作为发毕业证的前提,这是为了学校的面子不惜逼迫学生弄虚作假,为了学校领导的政绩不惜损害毕业生的权益。
这中间也存在悖论: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必须持有毕业证,有些高校却规定学生应聘成功才能拿到毕业证——没有毕业证就无法求职,求职不成就拿不到毕业证,这是一个死循环!于是许多毕业生只好弄虚作假,只是为了让高校的就业率数字看上去光鲜。
教育部早就明确强调,高校不得以扣留毕业证等方式强制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对于就业率造假更是屡次强调“零容忍”。没有哪个高校敢明目张胆逼学生这样做,但每年确实有不少高校暗度陈仓,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明察暗访,积极调查毕业生反映的问题,坚决打掉这种损害毕业生权益的面子工程、就业率注水工程。
毕业生离校前经历的一切,是他们在母校上的“最后一课”,或美好或糟糕,这一课都将长久留在他们的记忆之中,并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以各种花样扣留毕业证,无疑是糟糕的“最后一课”——学校为了向学生讨钱而扣留毕业证,是给毕业生上了冷漠、残酷的一课;导师为了让学生充当廉价劳动力而扣留毕业证,是给毕业生上了自私功利的一课;而高校为了虚假就业率而扣留毕业证,则是给毕业生上了弄虚作假、破坏规则的一课……某些堂堂的高等学府,难道就这样“教书育人”吗?(浦江潮)
编辑:梁霄
关键词:高校 花样 毕业证 最后一课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