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粤海水务: 粤港两地亲 同饮一江水
进入6月下旬的深圳,炎热多雨。从深圳最高峰梧桐山旁的深圳水库大坝向两旁望去,一边是蜿蜒数十公里从东江引来的清澈的水,一边是在寸土寸金的闹市旁肆意生长的成片草林,使人顿生凉爽之感。
网络图
记者随“香江二十年粤港共辉煌”采访团在深圳采访时获悉,在繁华的香港和深圳之间闹中取静的深圳水库,是东深供水工程的最后一站,是向香港、深圳供水的调节水库,于1960年建成,1965年正式对香港供水,被深港两地民众亲昵地称为“大水缸”。
同饮一江水。人们喜欢用这五个字表达感情的深厚、联系的紧密,在深港共饮东江水的背后,更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据负责管理东深供水工程的广东省国资委下属企业粤海水务(下称粤海水务)工作人员介绍,历史上淡水资源奇缺一直困扰着三面环海的香港,1963年,香港遭遇百年一遇的严重干旱,市民每4天供水一次,350万人的生活陷于困境,20多万人逃离家园。水荒使香港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香港水荒引起祖国的极大关注。周恩来总理在1963年12月特批中央财政拨款3800万元人民币,建设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引东江之水济香港同胞。
东深供水工程1965年3月正式向香港供水,它将由南向北流入东江的水位提高46米,使之倒流83公里进入深圳水库,再经3.5公里长的输水涵管送入香港供水系统,从而终结了香港严重缺水的历史。
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写道:东深供水是关系到香港繁荣的特殊工程。
粤海水务办公室副总经理肖静说:“目前香港70%-80%的用水,深圳50%以上的用水都来自于东深供水工程。”
据了解,为了支撑香港、深圳和东莞三地经济的高速发展,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东深供水工程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扩建、改造,将对港、对深及东莞沿线供水能力提升至初期的十倍多。目前,东深供水工程年供水能力达24.23亿立方米。
其中,投资47亿元人民币的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将供水系统由原来的天然河道和人工渠道输水变为封闭的专用管道输水,实现清污分流。加上生物硝化处理工程,使对港深供水从“量”的保障走向“量”和“质”的双重保障。
记者在位于深圳水库库尾的生物硝化站了解到,在输入深圳水库前,东江水要经过生物硝化站净化。生物硝化站是为改善和保障东深供水水质建设的大型净水工程,于1998年1月正式开工,同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设计日处理水量400万立方米,规模为目前世界上同类工程之最。
生物硝化站工作人员将生物处理池内的弹性立体填料拉出来向记者介绍说,该填料作为天然微生物生长载体,通过鼓风曝气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氧气来源,微生物在填料表面富集形成生物膜,水中有机物、氨氮等在微生物的生长过程中被利用和降解,从而实现水质净化。
数据显示,东深供水工程从最初的每年对港供水0.68亿立方米上升到目前8.2亿立方米左右。从1965年3月1日至2016年底,工程自投产运行50多年来,实现安全优质不间断地向香港供水,累计对香港供水237亿立方米。
为涵养东江水源生态,广东划定了东江东深供水水源地保护区以及深圳水库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范围,在东江上游河源、惠州两市封山造林。河源、惠州以及东深沿线的东莞、深圳,自觉放弃了不少经济项目,以避免污染水质。
从1991年至今,广东省人大、广东省政府先后出台了13个法规及文件以保护东深供水水质。一个省专门为一条河、一个工程专门颁布如此多的法规,实属罕见。
广东官方高度重视东深供水工程和水质的安全,于1991年授权成立深圳市东深公安分局,负责工程安全保卫及协助水质保护,守护这条“生命线工程”。
“工程自投产运行50多年以来,从未因设备设施问题而中断过对香港、深圳和东莞的供水。”粤海水务有关负责人说。(索有为)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供水 工程 香港 深圳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