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观察 观察
怎样防止违规“谢师宴”
每年这个时候,“升学宴”“谢师宴”都成一个话题。不少地方纷纷出台规定,如贵州省教育厅纪检组发出通知,严禁党员干部违规操办参与升学宴、谢师宴并借机收财物;几天前,辽宁省也下发通知禁止在职教师参加谢师宴、升学宴和收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等,纯洁师生关系,维护人民教师良好形象。
谢师宴古已有之,“鹿鸣宴”就是科举乡试放榜次日宴请新科举人等,举办者通常是官方。新时期谢师宴不为我们所提倡,主要是它出现了异化迹象:首先,部分谢师宴大操大办,不仅超过“谢师”限度,而且引起攀比之风,导致“打肿脸充胖子”现象时有发生;其次,部分谢师宴沦为对教师在学生升学时给予“特殊照顾”的回报,升学宴则存在打点关系的可能性;更有一些谢师宴暗藏敛财之机,一些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公然“踩线”,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消费卡等款物等,或使用公款报销或者向有利害关系的单位和转嫁应由个人支付的操办宴席、子女入学费用等,在实质上使谢师宴成为腐败载体。
有人或有疑问,叫停谢师宴是不是管得太宽?不是。党管自己的干部、教育部门管自己的老师,不存在管得太宽,而是严肃政治纪律,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如“八项规定”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六项禁令”严禁参加一些宴请活动、反对“四风”尤其是反对奢靡之风等,都是针对切实存在的问题,要求党员干部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头。也有人觉得要分清正常和非正常宴请之间的区别,但事实证明,谢师宴存在认定取证难执行难,有人“化整为零”逃避监管。考虑到监督执纪要体现抓早抓小、严管厚爱,打好“预防针”是合理的。况且,这类规定并没有否定学生们“谢师”的权利,只是违规行为不可取,如果学生金榜题名,亲友之间小聚一下,未尝不可。而向老师表达感激,一张贺卡、一句问候、一封书信就已足够,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些富有情意的表达方式多数老师都会理解。
另外,从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入手,也是通过盯紧少数群体管住绝大多数,以至于纠偏社会不好风气的一大“利器”。可以说,很多谢师宴越变越畸形,不能一味埋怨群众之间存在攀比,也有部分“关键少数”带坏头的原因。有许多社会问题是有同构性的,在我们所处的“人情社会”,婚丧喜庆等事宜的操办大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味”。对这些不良社会风气,既很难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成风化人,也很难用简单严厉的口号明令禁止。一种比较现实的操作思路,就是抓住“关键少数”,作出表率。要知道,上级对下级有传导作用,政治对社会也有传导作用,很多社会乱象、“潜规则”的药方,还得从领导干部抓起。现在有不少人认为讲排场、比阔气是自己的自由,只要没有违法乱纪,政府就管不着。谬矣。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用纪律管住了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老百姓自然也会逐渐纠偏陋习。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谢师宴 违规 防止 党员干部 升学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