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大港石化晒6亿“绿色账单”
在雾霾频繁光顾的京津冀地区,任何一根冒着滚滚浓烟的烟囱,都会深刻影响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如何打赢蓝天保卫战,是摆在京津冀大大小小企业面前的一次“大考”。
网络资料图
位于京津冀腹地,年原油加工能力500万吨的中国石油大港石化公司,近年来先后投入6亿元实现从生产、停工检修到开工的“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环保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升级,针对炼油企业“废水、废气、固废”等治理难题频频“亮剑”,助力京津冀污染防治。
油不落地 气不上天 声不扰民 尘不飞扬
在连续长周期运行后,日前大港石化迎来了被称为 “环境保护难度最高、风险系数最大”的装置大检修。很多市民以为,炼油企业开工会产生污染,可停工检修哪来的污染?大港石化检修总指挥胡乙川解释说,这场为期3个月的大检修,从炼油装置停工、检修到开工,均处于非稳态,难度高、风险大,“几百个塔、容器,上千条管线都要逐一先吹扫、除臭、钝化,然后再打开检查维修。”
操作稍有不当,很可能会使气体散发出去,“过去也曾有周围居民反映,确实闻到过一些异味。”大港石化机动设备处处长苗海滨介绍,如今企业编制了一整套检修方案,并建立起安全环保风险管控体系,“通过创新检修技术,已经可以向市民承诺‘油不落地、气不上天、声不扰民、尘不飞扬’。”
据不完全统计,大港石化装置停工、检修、开工期间,预计多回收废气3万立方米、废油60吨,节水2万吨。 “公司专门投资300余万元,新建地下污油罐等密闭回收设施7台套,铺设临时管线4000余米,”大港石化生产运行处处长张宝森介绍,所有停工退出的1.2万吨物料要逐一明确退料时间、去向、数量、储存和净化处置方式,“也就是说,所有物料全密闭回收并合规处理。”
为了严防异味溢出,公司投资1000万元对400余台设备采用密闭循环、冷凝回收技术进行清洗除臭,产生的废液密闭输送至高浓度废水处理装置和污水系统处理。同时采用“除臭+两级冷凝”技术,实现全过程全密闭清洁处理、清洁排放。
此外,先后投资近百万,一方面对30多处装置敏感噪声点源采取消音防护;一方面对施工现场的砂石料、土方,采用防尘网覆盖、喷湿作业,运输过程采用下铺上盖的方式封闭运送等措施,避免扬尘污染。
将污染关进“科技”的笼子
治理各种环境污染,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大港石化莱特公司经理孙洪泉介绍,在污水处理上,大港石化研发了针对炼化高浓度含油废水点微生物处理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将自然界中的微生物菌群进行特殊筛选、培养、驯化,形成独特菌种,专“吃”高浓度废水中的污染物,使其分解、降解,“将COD从20000毫克每升降至500毫克每升以下,效果非常显著。”
这些经过微生物技术处理的污水,可以再利用超滤反渗透、臭氧氧化等技术深度处理,将其净化为可用于锅炉发汽的水回收利用,最后将COD降至40毫克每升以下后可以达标排放。2016年该公司共回收处理污水113万余吨,污水回用率超过76%,实现了污水的循环利用与节能减排。
伴生于炼油生产过程的废气,不仅对环境有害,更是公众深恶痛绝的“异味”之源。为最大限度回收废气,甚至变废为宝,大港石化将原每年5000吨硫磺回收装置扩能为每年1万吨,把废气中污染环境的“恶臭”气体硫化氢转化为高效产品硫磺,回收率达到99.8%。每年回收硫磺7000余吨,实现了保护环境与创效双赢。同时,引进先进的湿式烟气洗涤技术,使催化装置烟气二氧化硫浓度从每立方米250 毫克下降到每立方米20毫克以下,每年减排二氧化硫约200吨。
大港石化安全环保处处长王玉林谈到,挥发性有机物(简称VOCS)是国家当前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之一,该公司从设备动静密封点泄漏、油品储存、调和、装卸损失、废水集输处理过程逸散等环节入手,采用装置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实现检测全覆盖,“发现一处,修复一处。”
采用“逆向接触吸收+膜分离”油气回收工艺,在综合装车场建成投用每小时300立方米油气回收装置,每年回收油气100余吨;采用蜂窝式全接液浮盘技术,完成3具浮顶储罐浮盘升级改造,较传统浮盘储罐每年减少VOCS排放70%。为了处置装置异常状态下排放气体,大港石化还建成2万立方米气柜回收装置,最大限度地回收油气,实现减排循环利用。
污泥是污水处理中分离出来的油泥水混合物,一度成为困扰企业废渣处理的难题。该公司多年自主技术攻关,创新实施“三泥”雾化进入焦化回炼技术,不仅每年节约蒸汽1000余吨,而且减排“三泥”3000余吨,实现了油泥100%回炼。
此外,去年大港石化还成功研发“热化学洗涤+离心分离”罐底油泥处理技术,全年处理油泥2625吨,为企业罐底油泥探索出了一条无害化处理之路。今年以来,大港石化自主研发的超声波破乳老化污油处理技术又获突破,目前已进入现场试验阶段,该技术具有分离时间短、反应温度稳定、不出现二次污染等优点,有望在老化污油处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6亿环保巨资助力绿色京津冀再升级
截至2016年,大港石化产品质量升级9年内实现“三连跳”,汽柴油产品100%达到国Ⅴ标准,并成功生产95#京Ⅵ标准汽油直供北京。2016年12月至今,累计供应量近12万吨,成为中国石油首批供应北京市场京Ⅵ标准油品的企业之一。
面对当前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重任,大港石化持续推进产品质量升级的基础上,斥资1.78亿元,重点实施VOCS减排、氮氧化物治理等12大环保专项提标改造工程。为进一步升级产品质量,计划再投资2.3亿元,建设25 万吨/年催化轻汽油醚化和10万吨/年烷基化装置,使汽柴油产品质量全部达到国Ⅵ标准。
下一步,大港石化还将继续投资1.97亿元,实施节能节水改造、资源回收利用等24个项目;预计实施后,全厂综合能耗降低4.75千克标油/吨,能耗指标将进入中国石油先进行列。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大港 石化 回收 处理 技术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