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众说 众说

正视鼓浪屿申遗后所面临的压力

2017年07月11日 14:35 | 作者:王甄言 | 来源:东方网
分享到: 

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目前正在波兰历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举办,在当地时间7月8日的会议上,中国申遗项目——“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通过了世界遗产大会的终审,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已名列世界第一。(7月9日澎湃新闻网)

空中俯瞰,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与鹭江海峡对岸的现代建筑遥相辉映

空中俯瞰,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与鹭江海峡对岸的现代建筑遥相辉映

“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成功申遗,值得庆贺。这意味着她的存在具有独特性、不可复制和替代性,她曾对世界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必须保护起来,不能破坏,以及不能随意开发。可以说,当鼓浪屿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申遗成功之后,保护的责任要摆在第一位,然后才是传承和合理利用。因此,从财政支出和政府税收角度来说,申遗成功就是一个沉甸甸的责任,也是财政负担。如果保护不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点名批评或警告,是一件不光彩的事。

那么,当地政府是否作好了保护鼓浪屿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的准备呢?据悉,当地为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了很多努力,比如当地进行了八年多“申遗”、四年多系统整治,取得了良好效果,鼓浪屿目前已明晰了“文化景区+文化社区”的发展定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现场考察评估鼓浪屿时,曾高度赞扬了鼓浪屿对申遗所做的准备和提供的服务,也高度评价了鼓浪屿居民的“爱岛之情”。

保护鼓浪屿这个世界文化遗产,关键不在过去,而在今后。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世界遗产大会对鼓浪屿的保护提出了一些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包括人口数量流失导致空置建筑缺乏维护;鼓浪屿的周边海域受到污染影响;台风、火灾和植物病虫害直接威胁鼓浪屿的历史建筑;鼓浪屿名气扩大带来了游客压力,根据相关报告显示,鼓浪屿日容纳人数最多为5万人,其中包括1.5万居民和通勤者,因此,每天可接纳游客数量实际为3.5万人,而游客和通勤者最为合宜的数量实际为2.5万人。

限制客流量是最大的难题,也是一个通病。一方面这些著名景区在前期保护与建设过程中投入了大量资金,有的甚至是市场化投入,申遗成功后等待“收割”,另一方面保护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大把钞票,所以,政府无不希望旅游带来收益,增加税收,才有资金维护和保护。于是矛盾来了,限制客流量成为“最不情愿”的选择。可资佐证的是景区限制客流量的警告几乎没有几个景区听,景区不情愿发布限制客流量的信息,所以,景区“爆棚”成了另类“一景”,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其实,解决保护的压力并不难,难就难在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摒弃短期利益,做到细水长流,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与收区利益可以相得益彰,问题的关键是理念要转变。因此可以说,将来的实际运行情况可以检验官员的观念是否转变。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鼓浪屿 申遗 保护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