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人物·生活>聚·焦点聚·焦点

陆诗雨:人性是科技的尺度

2017年07月12日 14:35 | 作者:陆诗雨 |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分享到: 

微信是什么,与你如何认识它,如何使用它,如何评价它,如何在拇指之间继续完成开发的“最后一公里”,息息相关。

彩C2017-07-12zx1201_P_1_413_2450_719_2793

在每天度过的24小时里,有多少视线停驻在水平向下45度或更多,有多少拇指在5厘米间游走。对许多人而言,拇指在手机屏幕方寸间游走的距离,也许早已超过双脚走过的路程。社交网络身形庞大,在急速变化的大时代里被赞颂开放与共享,也在人性本真的回归里被反复叩问存在的意义。

风起于青萍之末。理解以真实为本,但真实不总会自动呈现。

在过去的十余年,我们目睹了社交网络从诞生到逐步裹挟更多个体,渗入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2017年第一季度,微信的月活跃用户为9.38亿,50%的用户每日使用90分钟,典型用户(大部分是80,90后)日均发送信息74次。社交狂欢几度吹皱春水,逃不掉的工作群、戒不掉的朋友圈一样样被高高抛起,但是别忘记,对自己,对情感,对时间,对意义,对真理,一而再,再而三地追问,从来都没有间断,它们悄无声息地沉入水底,等待一个发声的时机。

张小龙说好产品是用完即走的,微信要帮助用户高效率地完成任务,而不是让用户在微信里面永远都有处理不完的事情。新版本的微信可以关闭“开启朋友圈入口”,朋友查看朋友圈划分为三天、半年和全部三个等级,群主可启用“需群主确认才能邀请朋友进群”的功能,微信的价值观与产品决心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功能,贯彻得坚决并且彻底。

但真正决定任何一款产品为何物的,从来都不可能是顶层设计者,就算一款产品堂而皇之地展示在APPStore里,也算不得完成了它最后的开发。只有当它被使用,被采纳,被接受,一个产品的开发周期才真正得以完结。所以,微信是什么,与你如何认识它,如何使用它,如何评价它,如何在拇指之间继续完成开发的“最后一公里”,息息相关。

有人讲线上与线下作为一种割裂或对立,因为过度的线上活动挤压了现实生活。但这不是问题的全部。社交网络,无论用作社交、媒体或通讯工具,都构成了我们真实生活的一部分。线上不再等同于虚构,它与线下的整合将在未来愈演愈烈,我们很难再回到恬静的朴素生活。

但无论真实世界以多大比重卷入线上,有一点始终是不变的:我们迫切关注的,依然是关乎个体健康、发展、幸福的重大问题。无论这种关注导向的是更密切的线上投入,还是需要与之保持距离,社交网络都不必成为个体生活的重心和关注点。我们要做的,始终是对那些重大问题付出真实的努力。

科技一刻不停地以超乎我们想象的速度飞快奔跑,在速生与速朽之间,那旋转的万花筒,有一个坚定稳固的内核,那就是人性。只有符合人性本真的设计,只有理解并逃离“物化枷锁”的人们自己,才能在微末之间,不忘初心。

(作者系腾讯研究院社科组研究员)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微信 科技 人性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