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锐评 锐评
用阳光驱散教育腐败阴影
最近,安徽曝光的几起教育腐败案,暴露了一些学校在设备、教材等招标采购过程中的乱象和制度漏洞。比如,一名销售人员向安徽教育系统11名官员行贿,让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项目的招投标变成“私人订制”;比如,一名教育系统官员在采购区属中小学学生练习簿过程中雁过拔毛,按每本5厘钱收取供货商好处费,累计获利1.6万元。(7月11日新华社报道)
谈到腐败,人们一般会想到那些掌握行政权力、行政资源的领域,很少将目光投向学校或教育部门。但从安徽曝光的几个案例来看,大到国家教育扶贫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小到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后勤工作、教材采购等,都有可能让腐败分子找到漏洞。对于教育腐败乱象,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工作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如果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中的个别人在思想上出了问题,把心思用在如何从学生和家长身上“赚钱”,势必会影响教育质量。一些人为一己私利,给劣质教辅材料“开绿灯”,最终受损的必然是广大学生。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教育事业当中的腐败乱象也是如此。教育腐败既不利于反腐倡廉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也会在量的积累中逐渐腐蚀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近年来,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投入持续增加,必须遏住教育腐败的不良势头,才能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从媒体曝光的教育腐败案例来看,教育采购招标是教育腐败的“重灾区”。这一方面是因为,近些年教育部门的采购招标显著增加,一些不法分子从中看到了“机会”,甚至不惜顶风作案;另一方面是因为,目前教育领域的招标采购权力集中,但制度设计尚不完善,监管程序、标准、法规尚不健全。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防治教育腐败的关键也在于提升教育招标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具体来说,首先要将监督工作贯穿于事前评估筛选、事中专业监理、事后评估审计的全过程,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次,要提升教育经费预算管理的民主化、细致化程度,严防“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套路。
此外,对于那些卷入教育腐败案的相关人员,要依法依规严惩不贷,形成“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氛围。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教育 腐败 阳光 采购


11500年历史人类遗骸在巴西国家博物馆火灾中被毁
香港渡海泳在维港举行
“棉海”丰收时
天津地铁5号线开通试运营
台铁恢复单线双向行车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法国
法国政府完成重组
湖北恩施:设施农业正忙秋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