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武钢离岗职工万正秀的创业故事:“偷师”学艺成就有心人
6日,武汉市青山区钢都花园127街坊小区北门,门房10平方米的“斗室”是47岁武钢居休离岗职工万正秀的创业“沃土”。
万大姐在这里开了青山区第一家肠粉店,“珍味轩”。
猪肉、香菇等各色肠粉,红豆黑米、小米南瓜等各种营养粥,让小店弥漫着食物的芬芳。万正秀和伙伴们从凌晨3时进店,一直忙到早上10时。目前,这家小店的月利润近2万元。
记者采访时,刚落座,万正秀就开玩笑地摆摆手说:“谈不上优秀典范,我是从‘离岗钉子户’转型的创业代表。”
2015年底,万正秀和其他原武钢股份烧结厂部分职工一样,面临离岗和居家歇岗。“当时我简直可以用‘魔鬼’来形容。厂里书记来给我做工作的时候,我就说‘谁愿走谁走,我反正不走’。书记语重心长地说,武钢这条大船负载了那么多人,如果不上岸一批,船可能就沉了。我当时想‘凭什么要先牺牲我。’”
之所以这么执拗,万正秀解释,是因为心底沉淀着一份深深的“武钢情结”。万正秀是红钢城长大的孩子,父亲是1958年第一批从攀钢支援武钢建厂的老员工。
后来,书记7次登门,谈心、讲政策,耐心开导她:这次离岗安置,跟过去下岗不一样,为了保障大家的生活,省人社厅等7部门专门制定政策,除国家奖补资金外,人社部门还在就业补助资金中安排10%,此外宝武集团还有配套政策,“不是一次性买断,而是每月发2000多元生活费。”“其实凭我前半生的积蓄,生活可以无忧”,万正秀说,“人活一口精神气,弦一旦松了,人就垮了。开店,图的是个健康快乐,老有所为。”
在一座喜欢吃热干面的城市,怎么会想到做肠粉生意?为什么会把小吃店开到小区门房里?
万正秀说,这里面有很多学问。“我喜欢看《新闻联播》。一次,听到《新闻联播》里说‘我国要将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打通城市建设毛细血管’”。她从中看到商机,开始留意附近的门房岗哨。
通过主动联系武钢物业公司,万正秀以相对较低的价格租下北门门房。
至于选择做肠粉,则是采纳定居广州的弟弟的建议,“满街都是卖热干面的,算是差异化经营吧。”于是,一口正宗肠粉都没吃过的万正秀,开始探索自己做肠粉。
一开始,她去户部巷“偷学”,盯着人家的肠粉摊,揣摩门道。
入门容易,精通难。为了调和正确比例的肠粉米浆浓度,万正秀前后摸索了一个星期,浪费了20多公斤大米,终于调配出合适的米浆。
腌制的豇豆、泡椒,点缀生菜,淋上自制的卤水……“珍味轩”打造出“武汉口味”的肠粉。不少家住徐东的客人都慕名而来。
万正秀介绍,店里肉类、蔬菜的进货渠道正规,保证新鲜;食用油、调味品都是从超市买来的品牌产品;辣椒油也是由干辣椒现炸而成,“自己吃着放心,才会卖给顾客。”
一家好店,开的是口味,讲的是诚信。“原先在武钢上班,是为国家做贡献;在该退的时候退下来,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如今创业带就业,还是为国家做贡献。”万正秀用质朴的语言总结。(记者 李玉麟 通讯员 陈维 张文成)
编辑:梁霄
关键词:武钢 创业 故事 偷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