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情·民意>乐观社会 乐观社会

麻醉师隋兵的“换种方式救人”

2017年07月14日 18:01 | 作者:尚志文 | 来源:沈阳日报
分享到: 

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融媒记者尚志文)“以前都是在医院里抢救病患,这次我要换一种方式救人了。”7月13日,在解放军第463医院,来自丹东的麻醉师隋兵接受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辽宁省第17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卡着年龄上限成功捐献

隋兵今年45周岁,按照规定,造血干细胞捐献适宜年龄为18——45岁。“明年我就超龄了,今年能够配型成功并且顺利捐献造血干细胞,在我看来是一种幸运。”

2006年,隋兵在一次偶然献血时,萌生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念头,并当即签署了捐献志愿书。他的血样收集到干细胞库后,一直没有消息。

时间一晃到了2013年。一天,他接到了配型成功的电话,并到医院做了体检,采集了进一步配型的血样,想不到此后便杳无音讯了。今年是隋兵成为志愿者的第11年,也是他能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最后一年,大家都觉得隋兵再没机会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了。

今年4月,中华骨髓库辽宁分库突然来电告诉隋兵,上次未能顺利进行的捐献,将被重新启动。隋兵当即表示同意捐献。

换种方式救死扶伤

在捐献前,隋兵需要被注射血液动员剂,可他出现了不适的反应,全身的骨头疼得要命,尤其是胯骨、腿部。可即便如此,他硬是咬牙不肯服用止疼药。“就怕我吃了药,会影响造血干细胞的质量,给受捐赠人带来不良影响。”

按照规定,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与受捐者不能见面,也不能了解对方信息。隋兵只知道对方是女性,在北京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只有34岁。隋兵在信中写道:“虽然命运的不公让你备受病痛折磨,但依然要感谢命运,让十万分之一的你我相遇……”

记者了解到,作为麻醉师的隋兵不仅成功地捐献了造血干细胞,他还是遗体捐献志愿者。“我妻子和正在上大学的儿子也都献过血,他们很支持我救人。”隋兵说。

作为丹东市红十字会的客座讲师,隋兵每年会免费为百姓做数场公益讲座。同时,他多次组织医院的员工加入中华骨髓库,很多医护人员受到他的感召成为志愿者。

编辑:梁霄

关键词:麻醉师 隋兵 救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