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声·政情>看点 看点
甘肃玉门:戈壁盐碱地变成“聚宝盆”
七月,戈壁滩上迎来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郑平山抓紧时间抢收着地里已经成熟的枸杞。他身后,一颗颗枸杞像玛瑙一样,密密麻麻挂满枝头。
“今年收成不错,以前根本没想到能长这么好。”看着这一切,郑平山难掩丰收的喜悦。
今年51岁的郑平山是甘肃省玉门市下西号镇下东号村的村民。他所生活的地方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同很多戈壁上的城市一样,玉门市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土地偏盐碱化,且多被砂石覆盖,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作物生长。
郑平山告诉记者,过去村民大多种小麦、茴香等传统农作物,或者靠养羊为生,产量低、销路少,一年下来一亩地平均收入不到1000元。“家里虽然有28亩地,但一年到头收入也就1万多元,日子过得紧巴巴。”
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多次考察、试验,决定针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引进枸杞种植,通过发展枸杞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玉门市的自然环境恶劣,但是对于枸杞种植来说却非常适宜。”玉门市林业局局长周清说。
周清介绍,玉门地区年平均日照时间达3000多小时,年降水量在68毫米左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弱碱性等,都成为枸杞种植的有利条件。此外,玉门的多风气候也有利于防止枸杞的病虫害发生,保证果实质量。
为了支持农户种植枸杞,当地政府对农户种植的枸杞每亩地一次性补贴700元到1000元,通过合作社定期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田间管理,当地政府还引进了多家枸杞加工企业,与农户签订合同订单,解决了枸杞的销路问题。
去年,郑平山将家里的26亩地全改种枸杞,农忙时期他还雇了10多个村民帮他一起采摘。“采摘完后,就有企业专门过来收购,坐在家里就把钱挣了。”郑平山笑着说,去年光是枸杞这一项就为他家带来了7万多元收入。
目前在下西号镇,枸杞种植面积已经达到 4.1万亩,占当地耕地总面积的近六成,依靠枸杞种植,农民人均收入达9000多元,达到农民人均总收入的55.3%。
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近年来玉门市还结合当地丰富的枸杞资源,相继引进了枸杞鲜果加工、冻干枸杞以及枸杞交易市场等枸杞产业深加工项目,不断延长产业链,进一步壮大当地经济发展。
“目前,玉门的枸杞加工已经由传统的晾晒加工向保健食品、功能饮料、化妆用品等领域转化,现在已经开发出了枸杞酒、枸杞果汁、油料、茶叶等多种精深加工产品,产品的附加值有了很大提高。”周清说,昔日贫瘠的戈壁盐碱地已经成了当地的“聚宝盆”。
在此基础上,玉门市还通过电商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除了销往中东部地区外,近年来还销往台湾、马来西亚等地。
记者从玉门市林业局了解到,截至目前,玉门的枸杞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2万亩,年产干果4万多吨,总产值达到14亿元,占到当地农业总产值的30%以上,预计到2020年,枸杞种植面积将达到40万亩,总产值突破60亿元,枸杞产业已经成为这座戈壁小城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枸杞 玉门 种植 戈壁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