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格力空调畅销全球的秘诀:科技创新驱动 坚持专业化发展
“推动中国”系列报道——
格力空调畅销全球的秘诀:科技创新驱动 坚持专业化发展
去德国买炒菜锅,去日本电饭锅,“中国人买遍全世界”虽是一句调侃,背后却折射出中国制造业的尴尬境地。
“这个责任在谁?是消费者吗?是中国人不爱国吗?都不是。这是我们制造业的问题,因为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没有好的质量,当我们的产品不能改变和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的时候,自然就会被市场所淘汰。”“空调女王”、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如是说。
的确,至少在空调界,中国制造没让人失望。从1991年到2017年,格力从一个年产值不到2000万的小厂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专业化空调企业,完成了一个国际化家电企业的成长蜕变。
凭借技术创新,践行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发展战略,格力一步步让中国民族品牌走向全世界,空调产销量连续20年位居中国第一,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全球用户超过3亿。
坚持专业化发展道路
格力的发展过程,经历了质量为本、营销创新和自主科技等民族工业发展的典型阶段,格力走过的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浓缩。回顾格力发展历程,它在不同时期打出的口号和广告语,恰好串联起格力空调完整的发展脉络。
上世纪90年代,格力打出“格力电器创造良机”的口号,1994-1996年实施“精品战略”,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几年的狠抓质量工作,使格力产品在质量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良好口碑。
1998年,格力广告语变成了“好空调,格力造”,就此转入管理深化与大规模扩张时期。格力提出“整顿工作作风,打造百年企业”的目标,向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迈进。2005年,格力家用空调销量突破1000万台,实现销售世界第一的目标,成为中国家电业在全球的“单打冠军”。
2010年初,“掌握核心科技”取代沿用了十几年的“好空调格力造”,宣告格力转型升级的决心,也是格力这十几年来坚持自主创新的厚积薄发。
在多年发展历程中,在同行企业都迈向多元化生产的时候,如美的进军微波炉,格兰仕挺进小家电,格力没有;在大部分企业用“商业精神”、“利润的尺子”来指导企业发展时,格力仍在固执的做空调。不少人说,格力掌握的现金富余完全可以去做其他投资,但格力从未这样做。
“专业化是格力最突出的经营特色,也是格力实现技术创新,抢占市场制高点的关键,专是为了精,也只有专才能保障精和高。”董明珠道出格力一直走专业化道路的原因,也和她始终坚持工业精神密不可分,“工业精神的实践者愿意为了这些而放弃眼前的利益。真正的工业者会把推动社会进步作为自己事业的核心,而非简单的赢取利润。”
科技创新驱动做强做大
2001年,格力电器向日本企业购买技术,不料遭到拒绝。这迫使格力卧薪尝胆,花了两年时间把日本企业花了16年时间才研究出来的技术研制成功。此后,格力电器确立了“技术创新,自主研发”的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可以说,创新驱动是促使格力成功的最关键因素。
在“创新驱动”的战略指导下,格力潜心研发,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专业空调研发中心,获批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2个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成立7个基础性研究院,建成727个实验室。
创新是做前人未做过的事情,失败在所难免,格力双级变频压缩技术就是历经4年,在无数个失败中最终成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创新技术。
格力领导层曾表态,“企业鼓励创新,允许犯错,只要是你为创新而犯的错,我们不仅不会惩罚,反而会奖励。”
在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下,格力常年开展全员参与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员工就技术创新、工艺改进等提出建议,被公司采用的可以获得奖励。这些合理化建议不一定完全“合理”,也不都是“很大”的创新,绝大部分是“丁点”的改进,“比如发现一个螺钉没有太大作用可以取消,或者螺丝长了可以截短,都可以获得奖励。”
在格力,科研投入并没有固定比例,而是“按需分配”,没有上限一说,只要经过讨论确定的研发方向,需要花多少钱都可以,即使遭遇失败,依然可以继续尝试。目前,格力电器拥有9000多人的专业研发队伍,按一年研发费用40亿元计算,平均每个人拿到的研发经费是50多万元。
截至2017年7月1日,格力累计申请专利29903项,获得授权专利18356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2247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553项。2016年申请技术专利7422项,平均每天有超过20项专利问世。
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多年来,我们制造业的短板是急于求成,常常以销量来衡量是否成功,是逐利行为。”董明珠多年前在南非考察市场时,当地经销商说格力空调确实做得好,但打的牌子是“中国制造”,董明珠问中国制造怎么不好?经销商说,中国的插座价钱是便宜,但用了两天就坏了。“从那时起,我就觉得品质对于中国制造的极端重要性。”
董明珠说,现在市场变了,消费者首先看的已不再是价格,而是品牌。所以,中国制造业一定要改变观念,要有吃亏精神,即便偷工减料可以赚一元钱、不偷工减料只赚一分钱,也要干只赚一分钱的事,不干赚一元钱的事。“所以,中国制造要以诚信为本、质量为上,要让别人离不开你,当所有人都来买中国的产品,才叫中国‘质’造。”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作为中国民族品牌,格力在国际市场上硕果累累。2008年,格力电器在南非世界杯配套设施中央空调招标中,凭借独特的低碳节能核心科技、灵活的设计、可靠的安装脱颖而出,一举中标在约翰内森堡的世界杯开闭幕式和决赛主体育馆工程、世界杯官员办公大楼、世界杯Sinaba比赛训练体育馆工程项目、机场PROTEA酒店等中央空调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一系列工作。
此外,在意大利2015年米兰世界博览会、俄罗斯索契奥运会上,都能搜寻到格力的身影,越来越多的样板工程正在向世界昭示中国造的崭新面貌。
“只有坚持自主创新,企业才能度过寒冬,民族品牌才能在世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董明珠一直在重复着多年不变的答案,“其实中国有很多优秀企业,只是我们的观念要改变,要有坚强的信念,走一条挑战自我的战略,这样才能最终让世界爱上中国造。”(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方)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格力 中国 创新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