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深·观察深·观察
成就品牌不能只靠卖情怀
不知从何时起,“网红风”也刮到了餐饮圈,各种网红餐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慕名前去的围观者也甚多。只不过“店红是非多”,网红餐厅最近可谓麻烦缠身,继Farine面包店使用过期发霉面粉、“喜茶”等雇人“假排队”被曝光后,沪上头号网红“一笼小确幸”也折了——因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其在上海的全部门店被责令停业。
“小确幸”成了“小确丧”,这无疑提醒广大经营者们,侥幸心理要不得。食品安全无小事,从采购到上桌,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这是底线,也是餐饮行业准入的最低门槛。换句话说,搞餐饮的安身立命之本就在于其菜品质量,好吃难吃或许见仁见智,但食材新鲜、质量过硬应是起码的职业操守和经营逻辑。可反观我们当下一些所谓的网红店,似乎更推崇这样一个逻辑:吃什么不重要,好不好吃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卖情怀、懂营销,迎合一些顾客朋友圈晒图的心理需求。
事实说明,一味追求营销,搞过度包装,极容易舍本逐末,难逃“过把瘾就死”的命运。不得不说,现在的一些网红店搞起营销来确实是一把好手,线下请明星试吃、线上投软文推广,餐具样式五花八门、餐品种类极尽思量,也的确借此引发了很多话题,打开了品牌知名度。然而,靠猎奇心吸引食客终难长久,有面子没里子,尝个新鲜之后人群也就散了。这一点,从很多老网红店的经营状态就能看出些端倪:一年红火,两年稳中有降,三年就撑不下去。原因就在于,这其中很多店,从一开始就在“赚快钱”“做爆款”的热闹营销中迷失了。
创新是好事,在营销上花心思也无可厚非,但千万不能跑偏。开店做生意,归根结底要拿产品说话,与其在贩卖情怀上挖空心思,不如在打磨产品上多下功夫。“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北京同仁堂门上的这一对联提醒世人:对产品要精益求精,不能有丝毫怠慢。百年老店虽不常有,但开店倘若没有点这样的坚守和韧劲,买卖注定做不长久。互联网传播所带来的巨大营销能力,并不是忽视产品质量的理由,相反,越是浮华喧嚣越需要靠扎实的产品为自己赢得扎根的定力。如今,越来越多的老牌餐饮企业正在学着用互联网营销包装自己,而这些深谙营销之道的网红店是不是也该在“产品”二字上多多学习?
“滤镜”修饰的食品终难保鲜。对于一家餐厅来说,小清新的装饰、掺杂情怀的故事、明星助阵的热闹等等都是注脚,烹饪让人回味的美味才是真谛。这个道理,值得每一位创业者细细品味、用心坚持。(晁星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情怀 营销 网红 品牌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