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论>众说 众说
道歉没来之前,请保持足够尊重
回来的,都是未曾过去的。
在世界慰安妇纪念日这一天,纪录片《二十二》公映。全国“慰安妇”在世人数由曾经的32人到现在仅剩下8人。这一天,距离那段历史又遥远了几度春秋;这一天,侵犯者的国家仍然否认“慰安妇”这一历史事实。
或许,终有一天,后辈会替她们等来赔偿和道歉;但,她们可能终究无法听到。很多人说,这个数字最终是“0”;可从没有人说,“0”的意义最终能够带来什么?消失的数字又能够带走什么?
作为一名女性,我不知道自己该怎样提笔,战争和历史的厚重曾加负在一个个花季少女的身上。
遗留的创伤一刻都未曾抹去,相伴了她们一生。“不说了,不说了……”“不提了……不提了”,这是“80”后导演郭柯和剧组在拍摄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岁月,终究没有抚慰她们曾经的噩梦,反而在一次又一次“追溯战争遗留问题”的各种声音中,揭开了她们的伤口。“慰安妇”,这个词汇,无数次在舆论焦点中聚光,也在舆论声音中被“标签化”。
新闻报道、影片拍摄、“慰安妇”问题研究机构等,这并不是一个崭新的话题,当上个世纪80年代张双兵先生为他们奔走呐喊时,当国际舆论场争议“慰安妇”的称呼如何更改时,当韩国拍摄的《鬼乡》得到高额票房时,这部分群体,似乎从我们知道“慰安妇”这个词的刹那间就被独立于普通女性了,这种“独立”实质上是割裂,割断的,或许是作为女性的尊严。和平年代的她们,依旧在舆论声中带着“慰安妇”的标签度日。
一个又一个的老人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想来,在郭柯导演拍摄前,老人们已被很多寻求真相的人拜访过了。有谁,会在自己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晚年中把压在心中的“屈辱感”讲给一个又一个来访的陌生人听?没有谁,从噩梦中死里逃生,再去回忆……多少年,当来访者听完“故事”离开的时候,她们是否也会在夜阑人静时凝思?自己对着黛色天际再次撕开那段伤口?当舆论把她们带上风口浪尖时,当她们讲出口的那一刻时,除了怜悯,她们还有舆论的指摘和误解。没有赔偿,没有道歉。
她们集体“失语”了,她们再也无法承受舆论的消费和道德的绑架。
张双兵先生在《二十二》中说:“可是到头来,一分钱赔偿,一句道歉也没有。反而通过这种方式让全村甚至全国人都知道了她们的身份。”近40年的努力,她们什么也没有等来。
《二十二》的导演郭柯用“去标签化”的创作理念去完成了这部影片。这不是“作品”,因为没有任何夸张的人为拍摄技巧。影片没有血光淋漓的战争,没有声嘶力竭的控诉,也没有明星大腕的表演,只是白描了经历过女性最不能承受生命之重的老人们的晚年生活。
对装着那份沉重历史心事的老人们,“80后”的郭柯,选择了尊重。他曾对记者说:“她如果是我的奶奶,我能问你是怎么被强奸的吗?”郭柯以这样的反问,回答了这部影片的初衷。《二十二》的内容相比自身诞生的意义而言,前者显然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数字终究会是“0”,让老人们口述过往并不是为了换取道歉。时间的车辙不会抚平曾经的历史,正如老人们的伤痛无法愈合一样。尊重她们,尊重她们在经历女性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时,依然坚强的活下来;尊重她们在舆论的消费中,依旧勇敢的面对周围和身边的亲人;尊重她们,任凭奔走呐喊的来访者,依旧善良以待;尊重她们,为我们以及我们的后辈在《二十二》中留下了自己的容颜。
历史是用来铭记的,道歉或许终究会来,但肃然起敬是对《二十二》最正确的姿态。
编辑:李敏杰
关键词:尊重 道歉 慰安妇 舆论 时,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