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国企·民企>读·榜样读·榜样
安溪:一根藤到一个产业的创新蜕变之路
说起福建安溪,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名茶“铁观音”,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茶都”。殊不知,安溪还拥有“中国藤铁工艺之都”的美称,藤铁工艺已然是茶都安溪的另一张靓丽名片。
家居工艺产业从竹编热水瓶外壳起步
1972年,毕业于厦门鹭江工艺美术学校的安溪县尚卿乡中山村知识青年陈清河,返乡创办起福建全省第一家竹编工艺厂,主要用竹条编热水瓶外壳,由此安溪踏上了如今的家居工艺产业之路。
随着时代发展和消费行为的变化,安溪的竹编开始向着藤编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以陈清河为代表的安溪工艺界,把坚硬的钢铁和细软的藤丝,巧妙结合,在中国首创“藤铁工艺”新艺种,成为中国“藤铁工艺”的发源地。
在1991年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上,安溪的藤铁工艺品备受欧美客商的青睐,成为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作为组织藤铁工艺企业参展“广交会”的安溪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现在,每年的春、秋两届“广交会”,安溪藤铁工艺依旧是海内外客商的抢手货。
安溪藤铁工艺行业在原先竹藤手工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了其他元素,如铁、藤、木、金属、陶瓷、树脂、玻璃、塑料等,不断地研发出各式各样的使用价值与艺术价值并存的工艺产品,形成了如今的安溪家居工艺产业。
而这个产业现已形成了一个以安溪县城大公司为中心,凤城、尚卿、城厢为主要生产基地,西坪、参内、龙涓、龙门为主要配套生产的区域集群。
《五代初建安溪县志》记载,古代安溪人“荷畚执筐,为安职业”,编织技艺已是重要的谋生手艺。安溪“竹藤编”这一古老技艺,具有千年历史,实用性与工艺美相融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过发展,一根根不起眼的竹藤,由草根工艺发展为造福百姓的民生支柱产业。目前,安溪现有家居工艺企业2249家、加工点3000多个,从业人员12万人,全行业产值达108亿元,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元素。
“走出去请进来”并重推动创新发展
安溪竹藤编技艺不断创新突破,由竹藤编发展首创出“藤铁工艺”新艺种,又从藤铁工艺发展至家居工艺阶段,产品也由单一的竹藤到藤铁,发展成融现代家居饰品、公园花园饰品、茶文化工艺品、LED应用工艺品和实木工艺家具等五大系列产品为一体的多元化家居工艺文化产业,产品远销美国、欧盟、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安溪富华工艺公司样品展示厅里,各种藤、铁、竹、木、陶瓷、玻璃、树脂、丝花等做成的工艺品和装饰家具摆满四周,使人目不暇接。
“我们拥有一支由欧美设计师领衔的研发团队,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用于研发设计。”富华工艺副总经理叶继超告诉记者,公司不断推陈出新,研发出壁挂、家具、烛台、花架、礼品、家居装饰品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升,年出口额达2000多万美元。
安溪的家居工艺产品主要是出口欧洲、美洲和中东等国家。有的企业就引进外籍设计人员,有的组织设计人员到国外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设计的产品符合当地的审美观,这些都为顺利“拿单”提供了保证。
重视研发设计投入,洞悉国内外市场的“晴雨表”,设计、生产出最贴近市场需求的产品,成为安溪诸多工艺企业的普遍做法。
“我们积极‘走出去、请进来’,从欧洲的设计机构高薪挖人为公司做设计。”作为年轻的“80后”,新唐信家俱董事长唐艺森更懂得产品创新对于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其包括外籍人士在内的近100人的公司研发团队,确保公司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一个有持续发展后劲的企业乃至产业,文化力是其核心要素。“因此,在家居工艺的发展道路上,安溪积极探索‘文化+双创’的融合发展路径,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摸索文化创意。”安溪家具工艺商会常务副会长吴美珠说。
比如,在设计中,融入安溪茶文化,用藤铁设计出茶罐、茶盘,这些茶罐既可以当包装物,用剩了还可以作为笔筒再利用。这既有特色,又体现安溪的茶文化内涵。
目前,安溪工艺企业在国内建有20多家工艺研发中心,同时在法国巴黎、美国阿肯色州、加拿大多伦多等地设立研发中心,拥有一支支研发团队,及时把握世界工艺发展潮流。
除了企业重视创新,安溪县政府也不断出台政策,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开发研制新产品,保护并鼓励企业申请设计专利。安溪现已设立100万元工艺产业创新基金,500万元工艺产业建设发展基金,以及其他优先用于新产品开发的专项扶持资金。
“求新求变,重视产品的研发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本土工艺大师与国际设计师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创新。”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安溪藤铁工艺品的魅力所在,更是家居工艺产业不断发展的不二法宝。
“互联网+”开辟市场“新航路”
近几年,受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等多重压力影响,原本以外销为主的安溪藤铁工艺品,逐步开拓国内市场,转向国际国内市场并行并重。多家龙头企业设立国内市场开发部,研发、设计、推出大量适应国内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国内市场也随之火热。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安溪政府部门号召外出打工青年返乡创业——开淘宝店销售工艺产品,从而开辟出一条藤铁工艺家居用品销售的“新航路”。“触网”的转变给安溪藤铁业尤其是藤铁发源地尚卿乡带来了惊人变化,仅灶美村一村300多户人家,八成以上开网店,一个村庄的藤铁电商年成交额超过3亿元。
尚卿乡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开网店销售藤铁工艺品,而且呈愈演愈烈之势,吸引安溪全县各乡镇乃至全国各地的创业青年也纷纷加入。安溪虎邱镇小伙林世雄发挥自己熟悉网络的优势,也在尚卿开设藤铁工艺网店,脱贫致富后,更是带动家人、邻居、亲戚朋友创业就业。
廖锦东、李庆华等也都是藤铁电商的受益者。从小就生长在尚卿的廖锦东,毕业于泉州师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廖锦东,看到家乡藤铁工艺品在网上卖得火热,遂放弃原有的工作,联系同村在外打工的伙伴们,一起回乡创业。如今,将藤铁电商做得风声水起。
“除了发源地尚卿,很多龙头企业也成立自己的电商产业园,开始‘触网’,联通世界。”尚卿乡党委书记林格雷自豪地表示,安溪藤铁工艺品如今卖到全球各地的每一个角落。
数据显示,随着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仅去年,安溪藤铁工艺在电商平台上交易额就超20亿元,以同比30%的速度稳步增长。
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举、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安溪县多次入围全国电商发展百佳县,尚卿乡、城厢镇入选全国淘宝镇,安溪也拥有了“中国藤铁工艺之都”的美誉。
目前,安溪县委、县政府通过产业的整合、提升,着力打造“安溪家居工艺文化产业园”。产业园区主要以“藤铁工艺”为业态,总投资60亿元,分3期进行,一期、二期已建成投产,有98家工艺文化企业投入生产运营,第三期预计2020年完工。该项目建成后,预计产值100亿元以上、税收15亿元以上。
为适应市场新趋势,安溪县政府部门还积极引导企业融入工业设计、动漫设计创意,多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激发“差异”“个性”变化。推出一批“工艺伴手礼”,推动“卖手工”向“卖手艺”“卖文化”转变。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安溪 工艺 产业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