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找准贫困户的脱贫点
7月3日周一晴
我任职第一书记的后高村,是河南省武陟县谢旗营镇的一个普通村庄,紧邻G327线,全村有农业人口3200人,耕地面积2417亩,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地区农业村。
昨天,镇里召开各村第一书记会议,要求将所在村的贫困户情况再系统摸排梳理一遍。后高村的贫困户是通过“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确定的,层层把关。
我从武陟县政协到后高村挂职第一书记已有两年,后高村贫困户的情况都在我脑子里装着,但我还是不敢大意。这天一大早,我到了办公室,先搬出贫困户档案卡片细看起来。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5户19人,这五户的年均收入低于3026元,和村里人均收入相差2500元左右。对照、审查确定档卡资料没有问题后,下一步,我得再入户核实一遍。
看看表已经快10点了,将档案物归原处和村会计打了个招呼,我就顶着烈日,骑着电动车直奔许致现家。
许致现家现有两老一小,父子相差40多岁。老的年迈多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小的没有技术难以长期打工维持生计,还有点懒惰思想。这些在档案中记录得一清二楚,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发动许致现的儿子许东海学得一门技术,实现长期就业,永久脱贫?
走进院子,上房屋走出一位70多岁老人,他就是许致现。一看是我,他咧开嘴笑了。我们俩干脆就坐在房廊下开始唠嗑。我把我的计划给许致现说了说,许老汉一拍腿说:“咱爷俩可想到一块了,就是不知道这浑小子愿意不愿意!”
我故意提高了嗓门,“东海在家吧?出来聊聊。”屋里应声出来个小伙子,二十六七岁,光着个膀子趿拉着拖鞋,不等我们说话,他就蹴在他父亲边。
“东海,现在你还没有个对象,晃荡下去不是个办法。这样,咱们县有几项义务培训,有电焊、有电工、有厨师,你想学什么?不要培训费还给你发证,你考虑考虑。”
小伙子低着头,在地上画着圈圈,过了半晌抬起头:“我考虑考虑一下,学什么给你说。”
“那就说定了,只要你学得一门技艺,我给你找个就业的工厂,咱们家脱贫就有保障了。”
其实,一个贫困户的脱贫点找准了,脱贫不像想象得那么难!
7月4日周二晴
连续几天的好天气,使得初秋的庄稼像是比赛一样,争先恐后往上长,绿油油的玉米已经超过膝盖高了,套种的花生棵子已经比吃饭的碗还大了。每次从县城回后高村,我都要经过村庄的庄稼地,进村有四条道路,每天我换一条走,村里各个地块的庄稼长势我就了然于胸了。
我今天打算先顺路去我帮扶的一个贫困户许铁柱家。电动车一路颠簸穿街过巷,载着我在一个破旧的街门前停了下来。
这家男主人许铁柱刚刚30出头,却卧床两年了,是一个典型的因残致贫家庭。
许铁柱的父亲去世早,2006年他商业技校毕业后,就挑起了家里大梁,进入工地打工。那时,一个月有几千块钱收入,干了两年有了积蓄,就娶妻生了一儿一女,还把孩子都送到城里上学,小日子过得热热闹闹。
2015新年刚过,许铁柱拆房时不小心从房顶跌落,伤了脊椎,成了“高位截瘫”。从此,原本美满的家变得阴云密布,铁柱要治疗,两个孩子要上学,老娘有病要治疗,妻子只得走进工厂挣钱养家,可微薄的薪资对这个家来说真是杯水车薪。
这个家的遭遇让人揪心!“铁柱,今天来我给你打听好了,残联针对残疾人有个培训计划,培训后上岗做网上销售管理这一块。来参加这个培训吧!一来能让你上网解闷,二来又有个收入,你在家也有事干,怎么样?”我俯下身子对躺在升降床上的许铁柱说。
“我能行吗?”
“只要你不放弃,过怎样的生活都是由自己决定。”
出了许铁柱家院门,我赶快往村委会赶,想着先把许铁柱和许东海的培训联系好。走到村委会门口,一抬头看见“人穷志愈坚,致富路更宽”的墙体标语,我更充满了信心:若人人坚强,赶走贫困算得了什么!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贫困户 脱贫 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