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协·协商>建议 建议
“能在家里挣到钱,哪个愿意出去”
8月22日星期二晴
早上起来,我习惯性地看了看QQ天气:今天最高39℃、最低26℃。
一边诅咒着这鬼天气,一边骑上摩托往卢子山赶去。昨天我已和脱贫户杨耀军联系好了,要去他家里看看。
派驻到新华镇大洞村任“第一书记”,今年是第三个年头了。大洞村去年已通过各级顺利验收、实现了整村脱贫,但事情还是一如既往的多:年初村委会换届、去年实施的易地搬迁后续工作、部分还没实施的村整合资金项目等等,我原本打算今年“好生歇口气”的想法早已经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杨耀军就在新居等我。他家是去年的易地搬迁户,家里共4口人,两个大人、两个小孩,大的去年刚考上幼师,小的正在上初中,致贫的主要原因就是居住条件艰苦和孩子上学。杨耀军之前都是在兰州务工,去年确定他家符合易地搬迁条件后,我多次打电话动员,他才决定回来。
“新房子住起来还是舒服些吧?”一见面,看着宽敞整洁的房间,我就直接问道。“那是当然,要不是你们,我现在还在那山尖尖上住呢。”杨耀军一边给我倒开水,一边回答。
“不出去打工了?”
“暂时不出去了,我准备在这一片发展葡萄、车厘子,先种上15亩试一下。”他指了指新居后面的山坡,显得很有底气。
我知道他的底气从何而来,上个月,村上推荐他到县里参加了为期10天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燃起了他的创业之心。他停了停,又补充说:“能在周围挣到钱,又能照顾屋里,哪个愿意出去?”
回到村办公室,我不停回味杨耀军的话。是啊,谁愿意出去呢?“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全村总人口1800多人,常年在家的仅仅600余人,许多人是全家外出务工。我们应该想个什么样的办法,才能吸引他们回流同时脱贫致富呢?
产业,还是发展产业,才是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本村可持续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
(作者系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政协干部)
编辑:刘小源
关键词:脱贫 葡萄 车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