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秀风采秀风采
彭士禄:核动力事业“垦荒牛”
47年前,也就是1970年的8月30日,我国建造的1∶1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启动试验,反应堆主机达到满功率指标,如同饱经忧患的胎儿分娩成功,我国第一个潜艇用核动力反应堆平安出世。
穿着浅蓝色印着卡通小图案的圆领睡衣,有点发白的头发“站”得整整齐齐,92岁的他礼貌地边伸出手边用清澈的眼神打量记者,手很温暖但有点无力。
他是“世界核潜艇之父”里科弗访华时,想见而未能如愿见到的我国核潜艇“真神”、我国核电事业“垦荒牛”——彭士禄院士。
核潜艇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的最为先进的水下武器装备。只有拥有核潜艇,特别是拥有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国家,才称得上是具备战略核反击能力的国家。
但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成百上千的我国首艘核潜艇设计者、建造者和深海中的核潜艇一样,虽有无穷力量,却寂静无声。
2011年,老人第一次被众多媒体包围,彭式幽默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岁月流逝,如今的他变得孱弱,语言表达已大不如前,说话声音非常小,只能说不成串的短句,但思维和逻辑依旧清晰。
他的女儿指着记者带去的《彭士禄传》逗他:“这本书里写,你小时候语文考试不及格。你小学没毕业,照顾你的小刘还有小学毕业证。你连小学毕业证都没有怎么得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彭士禄被一连串“发问”逗得哈哈大笑。
作为革命烈士彭湃之子,彭士禄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童年,3岁时母亲牺牲,4岁时父亲就义,8岁时成了小囚犯,几经入狱和逃难,饱受艰辛。吃百家饭,穿百家衣,坎坷童年磨炼了他不怕困难的性格。
从核潜艇到核电站,彭士禄一生干的这两件大事都是从零起步。女儿说,因为父亲属牛,性格也像牛——不做则已,一做到底。坚毅的品格使他克服了重重难关。
1958年,我国启动核动力潜艇工程项目,前苏联以我国不具备条件为由拒绝援助。毛主席豪迈地讲:“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虽然到12岁时才接受系统教育,但彭士禄特别勤奋,留苏时没有一天是在晚上12点前睡觉。论证核潜艇工程项目时,我国在核潜艇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不得不靠“自教自学”。研究室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而且都不是核专业,彭士禄就和其他几位留苏的同事当起了老师,开设了反应堆等五门专业课。研究室大多数人只会俄语不会英语,外文资料又大多为英文,于是他组织英语学习。大家从早晨5点多钟起床就背英语单词,甚至上厕所时也在背,夜深了也要背上几遍才去就寝。那时没有电脑,仅有一台手摇计算机,他就和大家拉计算尺、打算盘,靠这些工具没日没夜地算出数以万计的数据。
1965年,核潜艇项目再次启动。彭士禄走进深山,主持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试验以及运行的全过程。在粮食不够、靠野菜充饥的年代里,仅用6年,我国就依靠自己的力量造出了核潜艇,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5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彭士禄居住的病房布置得很简单,海军赠送的一顶绣着核潜艇图案的帽子是他的最爱,天一凉他就戴着。女儿说,对核潜艇的热爱已融入父亲的血液里。
编辑:位林惠
关键词:核动力 反应堆 核潜艇



中国制造助力孟加拉国首条河底隧道项目
澳大利亚猪肉产业协会官员看好进博会机遇
联合国官员说叙利亚约11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伊朗外长扎里夫宣布辞职
中国南极中山站迎来建站30周年
联合国特使赴也门斡旋荷台达撤军事宜
以色列前能源部长因从事间谍活动被判11年监禁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开夜场举办“灯会”
法蒂玛·马合木提
王召明
王霞
辜胜阻
聂震宁
钱学明
孟青录
郭晋云
许进
李健
覺醒法師
吕凤鼎
贺铿
金曼
黄维义
关牧村
陈华
陈景秋
秦百兰
张自立
郭松海
李兰
房兴耀
池慧
柳斌杰
曹义孙
毛新宇
詹国枢
朱永新
张晓梅
焦加良
张连起
龙墨
王名
何水法
李延生
巩汉林
李胜素
施杰
王亚非
艾克拜尔·米吉提
姚爱兴
贾宝兰
谢卫
汤素兰
黄信阳
张其成
潘鲁生
冯丹藜
艾克拜尔·米吉提
袁熙坤
毛新宇
学诚法师
宗立成
梁凤仪
施 杰
张晓梅


